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2021年04月自考00402学前教 [复制链接]

1#

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史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4.B5.A6.C7.B8.D9.A10.B

11.B12.C13.B14.C15.B16.D17.C18.A19.A20.C

二、名词解释题

21.《幼训》

解析:

《幼训》是崔学古在蒙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崔学古根据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蒙养教育的若干原则和方法。P40-41

22.集美幼儿师范学校

解析:

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于年,是集美九校之一。学校分预科和本科,各修业2年,有幼稚园3所,为师范生研究幼教场地,此外还有艺术专修科。P.“五指活动”

解析: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幼稚园的保教活动。它们是: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语文活动。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就像人手掌上五个手指一样。P

24.斯巴达幼儿教育

解析:

为镇压和平息奴隶斗争,全体斯巴达人都被编入军队,实行全“民”皆兵,实行军事化管理,开展严格的军事体育教育,这种教育也从婚姻和婴幼儿开始。斯巴达人认为任何儿童都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P

25.“希尔积木”

解析:

这是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中希尔设计发明的一组大型积木玩具,被称为“希尔积木”。幼儿可利用这些积木建房屋,开商店、办邮局,做各种游戏。希尔积木被各地幼儿园广泛采用。P

26.“五步探究法”

解析:

杜威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注重激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思维就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关于思维的过程,杜威强调按照顺序分成五个步骤来进行这种思维过程被后人简称为“思维五步骤”。P

三、简答题

27.简述朱熹的“小人之学”。

答:

朱熹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成二等,即“小人之学”和“大人之学”在内容上,按“量力所至,约其课程”的原则,对各等教育做了具体规定人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进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使之学到“做人的样子”,进而再学“大人之学”。P.简述民国时期三种幼稚园的办园模式及特点。

答: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举办者划分,可分公立与私立二种;按办园模式划分可分为三种,即日本幼稚园、宗教式幼稚园、普通式幼稚园。

(1)日本式幼稚园。兴时于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的两个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主要借鉴于日本。

(2)宗教式幼稚园。欧美国家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它本先于日本在华办的幼稚园,但兴时却在日本式之后。

(3)普通式幼稚园。为中国人自己所办,没有宗教色彩,采用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五四运动以后多受欧美影响。P79-80

29.简述英国保育学校的创立和发展。

答:

(1)英国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及随后颁布的若干法令,确立了对儿童从5岁开始进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制度。但5岁以下幼儿的保教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一种新颖的幼儿保教机构——保育学校应运而生。

(2)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年,麦克米伦姐妹在博乌开设实验诊疗所;年改称德普特福特学校治疗中心;年发展为野营学校;年正式命名为“野

外保育学校”。

(3)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得到社会的拥护,自此保育学校在英国不断涌现。P.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答:

(1)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

(2)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3)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4)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P-

四、论述题

31.试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

答:

陶行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改造,用他的话说是翻了半个筋斗,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的。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阐述了“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含义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2)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受什么教育。(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这是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改造而来的。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三)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是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改造。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P

3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如下几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树立新的儿童观。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是可育之才的儿童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类型和发展方式及特点。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个儿童的优势智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并促使弱势智能得到提升。

  (二)实施“因材施教”个性最优化教育。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是有着不同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式的可造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的教养内容、方法、手段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实施“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养策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不同个性,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与个性同行,为个性服务,成为个性发展的推力。

(三)培养和促进幼儿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儿童的个性潜能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又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个性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幼儿时期是接受和培养创造性个性的最佳时期。

(四)发展儿童的强项。通过以上个性最优化的教育也就掌握了每个儿童的潜能强项和弱项,教师也就可以设计出每个儿童个性化的活动和工作任务,以帮助儿童按照各自的发展方式来学习。

(五)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过程和学习方法是肯定每个儿童都具有多元智能,通过个性化教育发现每个儿童各自的智能强项,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强项后不能就此停步不前了,而是要把他们带人一个更广泛的学习领地,也就是要把强项影响推动到其他智能领域中去,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也就强调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落脚点,就是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为儿童提供一个个丰富真实的生活、学习环境及个性化的活动和工作任务,让每个儿童在学中用和用中学。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