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下称《条例》),为宝爸宝妈们准备了一大波生育福利。这次《条例》修改还进一步完善了普惠性托育服务,助力解决育儿后顾之忧。
嘉兴历来重视托育服务工作,近期,由嘉兴市教育学院主办,平湖市教育研究与研训中心协办的嘉兴市托班一日活动优化专题研修活动在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共同解读《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
更具专业性和品质感的托班教育
本次研修的重点内容是解读《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指南》),分享学习《管理指南》的感悟。
嘉兴市第二幼儿园的施家欢老师分享了学习感悟。“托育管理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紧密结合,教师要支持婴幼儿个性化发展,积极回应,了解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宝宝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科学的养育照护(满足婴幼儿健康、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对于儿童发展潜能的激发尤为重要。”嘉兴市教育学院幼儿早教教研员汤含倩从托育的重要意义入手,从情感
“《管理指南》明确要重视和满足2~3岁幼儿的情感需求,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师幼关系以亲情,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社会依恋关系,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生活。”汤老师认为,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做好孩子的情感
“陪伴婴幼儿时,
《管理指南》提到“要了解差异,因材施教”,汤老师认为,个别化教育需要先了解、评估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之后再提供适合的教学活动,即“评价—教学”的过程。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感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汤老师介绍,要通过“全感官通道”为婴幼儿提供感官体验的机会,感知常见的动植物和日常事物,引导幼儿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孩子们只要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我们把这种表现叫作‘专注现象’。”汤老师建议,通过温柔陪伴、静心观察、细心解读和专业回应等方式,在照护中读懂托班幼儿,要“暖于心、慢于行”。
不断探索更具专业性和品质感的托班教育,为《管理指南》的贯彻实施和托班教育在全社会的落地生根贡献一份专业力量。
“四个建议”推进托育工作
“本次研修活动旨在不断明确托育服务工作的重要价值意义,推动嘉兴市托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提升托班一日活动的组织适宜性和有效性。”嘉兴教育学院副院长都建明介绍了举办研修活动的主要目的。
据都建明介绍,近年来,围绕0~3岁年龄段婴幼儿早期教育,尤其是2~3岁幼儿托育,嘉兴教育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设立了专职教研员和实验园,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在全市建立了教研中心组,并组织力量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
此次是第一次在全市层面开展托班一日活动优化专题研修活动,希望通过研修活动,全市各研训机构和相关幼儿园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托育工作。
一是要提高站位。托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关系到对人的全生命周期关爱,还直接关系到各族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和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托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稳定,还关系到每个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二是要加强研究。要研究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推进托幼一体化的机制建设,研究托育工作的特点、课程、游戏和园所环境布置,研究托育教师的专业要求和发展路径。
三是要优化保障。托育不同于普通学前教育,托班孩子是幼儿园最柔软的群体,要在人员、环境、玩具和投入上给予必要的倾斜。
四是要重视合作。要制定园内托幼段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开展家园之间的无缝衔接,探索与卫健、街道和社区联合开展公益托育服务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今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指导托育机构科学规范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