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称得上是一生为公,身为孙中山先生的妻子,宋庆龄被人们尊称为“国母”,足以见得宋庆龄在当时的地位和分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却并没有选择和国民党站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因此宋庆龄基本上和整个家族对立起来。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她临终之前,她突然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不愿意和孙中山先生合葬,这样的要求让很多人都十分疑惑,究竟是为何,宋庆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原来和她的父母有关。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
宋庆龄出生于年,乃是上海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其父亲宋嘉树是民国时期的实业家,家境颇为殷实,因此宋庆龄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当中,可是她并没有成为不问世事的大小姐,反而成为后来为国为民的“国母”,这离不开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善良。
处于水深火热的时代之中,宋庆龄很小就感受到了国家积弱所带来的巨大耻辱,想要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怀抱着理想远赴美国留学,在学有所成之后,宋庆龄毅然决然选择回国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回国之后,宋庆龄便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在21岁之际,机缘巧合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宋庆龄出于对孙中山的爱慕与敬仰,好感不断增加,孙中山先生则是被眼前这个年轻漂亮且智慧果敢的女孩深深吸引,很快两人便陷入爱河之中。
两人相恋之际,孙中山已经是一个48岁的中年男子了,宋庆龄的父母原本就和孙中山有交情,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却一反常态,完全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坚决不支持两人的恋爱。宋庆龄心意已决,不管父母怎么反对,自己都坚持跟随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更是直接跟随孙中山去到日本,在日本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孙中山的夫人。
成为孙中山老婆之后,宋庆龄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彻底交给了革命事业,她深刻认识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道理,并且成为将其执行下去的长期践行者。在宋庆龄眼中,自己的生命,和革命事业以及孙中山比起来,都显得微乎其微了。
年,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以及孙中山的寓所,当时宋庆龄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在危急关头,她却坚持留下来吸引叛军的注意,以便掩护孙中山离开,孙中山拉着她一同撤离,她却坚决地说:“你不止是我的,更是四万万中国人的,中国可以没有我,但是绝不能没有你”。
孙中山再三劝诫宋庆龄,她依旧执意选择留下来,危难之中,孙中山只能先转移离开,在宋庆龄的掩护下,最终孙中山得以安全转移,但是宋庆龄却在掩护的过程中不幸流产,从此以后失去了生育孩子的能力,孙中山对此愧疚不已,同时又对宋庆龄的这种大爱深深感动。
时间匆匆流逝,仅仅三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就去世了,当时宋庆龄年仅32岁,和孙中山在一起的岁月也仅仅十余年而已,自从孙中山逝世之后,宋庆龄再也没有另寻他人,而是选择孤独地生活了整整56年,让人为之感动不已。
宋庆龄一生为公
孙中山去世了,宋庆龄没有一儿半女,孑然一身生活着,不久后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的领袖,而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其余家族成员也和蒋介石来往密切,唯独宋庆龄早已经看透了蒋介石的野心,对蒋介石那种独裁的行为很是不满,因此就选择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宋庆龄和家人之间成为了对立关系,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宋庆龄是多么孤独,但是她却能够忍受住这种孤独,始终向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公无私。
在孤独寂寥的那些岁月里,宋庆龄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儿童福利事业当中,在宋庆龄的心中,自己没有能够成为一个母亲,那就将全天下的孤儿都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关心照顾,这是她能够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残酷战争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增加了很多孤儿,于是宋庆龄先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呼吁全国一起救助处于战争灾难之中的那些儿童,在宋庆龄的倡导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先后成立了20多个分会,60多座保育院,救助的儿童数量超过三万人。
她始终全身心投入到儿童福利事业当中,在年上海取得解放之后,宋庆龄继续在上海创办了儿童福利站,将自己的积蓄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不得不说宋庆龄的这些举动,都是大爱之举。
新中国成立后,在宋庆龄的倡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少年宫、第一个妇幼保健院、第一本少儿刊物、第一个儿童剧院等,在宋庆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