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前教育学3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 [复制链接]

1#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性质和素质要求)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呈现。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

“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教育方针

(二)社会要求

1.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求。(脚踏实地)

如,独生子女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

2.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仰望星空)

(三)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聚焦儿童)

1.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

2.儿童发展的时代特点

3.不同年龄段儿童及不同儿童的差异

四、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结构

纵向:

1.幼儿园教育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学期教育目标

4.月计划和周计划教育目标

5.日计划和具体一个活动目标

横向:

1.内容目标(德、智、体、美)

2.领域目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

3.发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认知能力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五、幼儿园的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幼儿园双重任务赋予了新的内涵:

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家长服务)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它直接指向幼儿园“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

(一)首要任务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纲要》)

(二)促进幼儿健康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只是没有疾病”。

《指南》从“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及“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三方面阐述。

二.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即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一)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

1.模仿

2.同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化中有模仿的成分,但更强调团体行为和情感态度的感染与熏陶)

3.强化

4.体验: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

(二)指导要点

三.语言教育

早期识字热和儿童读经热

四.科学教育

(一)科学的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好奇、好问、好探究),培养幼儿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2.培养幼儿科学兴趣(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和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时空与数形概念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五.艺术教育

(一)关于艺术的误区

1.目标误区:

忽略艺术本体能力(审美)培养。

2.内容误区:

认为艺术教育就是教技能。

3.方法误区:

认为艺术教育就是模仿教育,强调对作品内容的记忆和示范,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

(二)艺术领域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指南》中指出: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三)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

1.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2.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原则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反映教育规律的、在教育系统内部制约和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则和标准。

学前教育原则是教师在向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两部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2.发展适宜性;

此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出来的。

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的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原则;

7.整合性原则

8.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9.全面发展的原则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发展(集体、小组、个别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⒈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包教结合。

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所谓基本活动,是指人生的某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个年龄阶段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⒊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活动外部世界

(主体)桥梁(客体)

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

同时,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活动性原则源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从活动类型来说,有集中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亲子活动,劳动等

从活动领域来说有健康的、科学的、语言的等领域的活动;

从表现形式来说,有听说表达类、运动类、动手制作类、小实验类等活动;

从组织形式来说,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从活动场所来说,有室内活动、户外活动

从活动量来说,有活动量大的活动、安静的活动、静息活动

4.教育的直观性原则

1)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水平,运用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手段。

2)教师通过演示、示范、运用范例、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3)通过具体可见或可操作的活动,使得儿童比较容易直观形象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快的获得各种知识经验。

5.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等)。

1)教育生活化

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例如,课程安排依照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自然秩序展开;课程内容也可以依据节日顺序展开;或者依据时令、季节变化组织等。

2)生活教育化

教育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是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包括吃饭、睡觉环节)。通过帮助儿童组织已经获得的零散的生活经验,使得经验完整化、系统化。

3)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

每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生活活动、幼儿自由活动和教学活动一样重要。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就可以看到文章哦!)

1.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2.学前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学全套资料来啦,收藏不谢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