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题1
1.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儿童对、计算、几何、测量、模式认知
能力。()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3.《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4.社会学习的特点是模仿、同化、强化、感受。()
5.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6.保证幼儿每天9~10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带到2小时左右。()
7.5~6岁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与自己一起游戏。()
8.3~4岁幼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
9.3~4岁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10.4~5岁幼儿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一、判断题2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专门的知识教学”上。()
2.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倡导:“把幼稚园生活和幼儿实际生活截然分作两途。”()
3.皮亚杰认为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和规则是他律的,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现实。()
4.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5.如果天气允许,一天中有多次、累计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60分钟。()
6.在社会领域“愿意愿意与人交往”目标中,5—6岁幼儿的典型性表现有两条,分别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家长。()
7.3-4岁的幼儿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字。()
8.《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告诉我们: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是什么?()
9.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最重要的是应尊重幼儿的生活与游戏。()
10.4-5岁幼儿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选择题
1.5-6岁幼儿基本能够达到双手抓杠悬空吊起()秒左右
A、5B、10C、20D、40
2.4-5岁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A、半个小时左右B、一个小时左右C、两个小时左右D、两个半小时左右
3.()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A、模仿B、体验C、观察D、同化
4.保证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午睡一般应达到()小时左右。
A、1B、2C、3
5.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A、11B、12C、21D、32
6.4—5岁幼儿能快跑()米左右。
A、10米B、20米C、30米D、40米
7.如何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多选)
A、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B、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C、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D、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8.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如:()(多选)
A、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B、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C、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D、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为幼儿创造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9.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揪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米左右的距离等。
A3B1.5C2
10.()岁的幼儿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A3—4岁B4—5岁C5—6岁
11.《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A、感受能力B、表现能力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
12.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等方式解决冲突。(多选)
A、协商B、交换C、轮流D、合作
13.《指南》共有()个学习发展目标。
A、31B、32C、33
14.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多选)
A、归类B、排序C、判断D、推理
15.()儿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物品。
A、4—5岁B、5—6岁C、3—4岁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2.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对记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保持曲线,也被称为遗忘曲线。()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的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5.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6.《指南》对于活动区游戏的使用原则,是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指导在后,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7.对幼儿的表现要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客观的记录指记下的是实际发生的描述性的笔记以及解释性或者判断性的话。()
8.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受制于儿童观,构建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9.省一级幼儿园要求区角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有3种以上主题类型,生均2册以上。()
10.运动性区域包括固定运动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材区和自然游戏区。()
三、简答题(30分)
1.根据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分)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6分)
3.简述4-5岁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的发展目标?(5分)
4.科学领域包含哪几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4分)
5.简述省一标准中关于幼儿午睡活动的标准。(6分)
6.围绕幼儿运动中的安全,我们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