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我意识形成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即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学前阶段是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随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照顾,而且逐渐扩展到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极突出的地位。
02
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内容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首先保持房间的清洁,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做好自己的事情。
2、家长不要凡事包办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去做。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试试,但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爸爸妈妈要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4、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5、将生活中的技能作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孩子不喜欢做的事,变成有趣的儿歌后就会很高兴地自己去做,穿衣、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6、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如:比比看谁谁床铺整理得好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
文字:保健部门
编辑:宣传部门
审核:唐素姣
招生
园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