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由“发现自然”主办,多家机构共同发起的“关于自然教育,我们有说话”系列公益系列讲座已经进行了三场。对象、内容和方法,是自然教育的三个基本方面,无论是认识自然教育还是践行自然教育,都必须先在这三个方面形成基本的认识。本周的三场讲座,从自然体验学习的概念到与孩子共享自然再到打造一所自然幼儿园,干货满满,层层递进。相信紧跟讲座的老师和家长在概念和实操上都有了方向。??
自然教育要回归自然
如何理解和认识“自然”,是认识自然教育,引导儿童参与自然体验学习的关键。做到自然教育回归自然,可以解决自然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的问题。什么是自然?儿童的自然体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自然?*宇老师认为,儿童的自然体验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非正式情境下的学习,自然相对而言就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情境。儿童的自然体验学习要有意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学习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自然,在狭义的层面上就是身边的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自然事物,这也是儿童进行非正式情境自然体验学习重要的场景和载体。郝冰老师则提出了两组相对的概念,一组是“远方的自然”和“眼前(身边)”的自然,另一组是“空间上的自然”和“时间上的自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提法,最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要与孩子共享的是身边的,靠近孩子生活的自然。回归真实的、身边的和日常的自然■首先,是真实的。儿童的自然体验要建立在真实的感官体验基础之上。自然教育不可离开真实的自然情境和事物,不然就会变成“虚假的”教育。■其次,是身边的。儿童要体验的,我们要与儿童共享的自然不在远方,就在眼前。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自然,缺少的是发现自然的眼睛,缺少的是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能力。■最后,是日常的。所谓日常的,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日常生活,即自然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又如郝冰老师所提到的“自然教育不仅仅是在室外的”,室内的生活也是自然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是指常见的,就如《自然之歌》所唱到的:“让习以为常变新鲜”,孩子习以为常的那些东西,那些事情,恰恰是自然教育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