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复制链接]

1#
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简介:

本文选自期刊《*的生活——域外启示录》,作者为德国经济*策领域以及德国式系统领导力研究专家、经济史博士;作者以自己的生活见闻为材,写了这一篇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父母都值得深思的文章,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与一国国情相适应?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我们究竟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0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我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娱乐设施。每次经过那里,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玩耍,旁边的一位女士则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即使孩子们满脸泥沙,她也不干涉。有一天,与我同行的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多阳光。我们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这样的表情。”对此,我深有同感。我女儿在北京一所“著名小学”上学,尽管才八岁,但说话的语态、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年人没多大差别了。

02

一天,我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休息,看一家德国人踢足球。出于好奇,我走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男主人告诉我,他的两个孩子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吗?”男主人用一种不解的表情看着我:“什么培训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了。”男主人明白了我的意思,连连摇头说:“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被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我的话令他感到不可思议,而他的话则令我感到惊讶不已。后来我渐渐发现,在德国,不仅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上补习班,就是小学生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03

在一次交流中,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告诉我:“今年我儿子七岁。我向学校老师询问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但我的申请遭到老师的反对。老师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桑德拉再次去见老师,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明,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孩子的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如同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的空间。”桑德拉最终被老师说服。一次,我对一位德国朋友说,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不大理解。那位德国朋友在网上打开了德国的《基本法》(即宪法)让我看。《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的规定让我大吃一惊: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德国宪法为何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呢?我请教了一些德国的教育专家。他们的解释是,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如果说非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应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等;二是动手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习惯;三是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04

再后来我发现,在欧洲,禁止学前教育的并非只有德国。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内容。与欧洲相反,我国的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学完了。国人有理由认为,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而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却已经被破坏,由此也造成多数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