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9291.htmlPROFILE
要探索高等院校在儿童戏剧事业发展上应发挥的作用,思考的前提和共识是要将戏剧艺术的观众群分龄化,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制作不同的戏剧作品。
需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窄化、矮化儿童戏剧,它不是肤浅、幼稚、搞笑和浮于表象的艺术,而是戏剧的编导和舞台表现要以儿童为中心,制作可以让儿童欣赏、理解的戏剧作品。
从高等院校的专业和研究属性来说,不同类型的院校和专业在对儿童戏剧的推广上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下来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主任陈仁富老师将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提出几点看法。
PROFILE
艺术类大学及专业
儿童及青少年戏剧相较于成人戏剧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儿童和青少年在身心灵各方面还处于未成熟和不稳定的成长阶段,因此在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上须小心斟酌,要充分考量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
因此,在专业的艺术大学里,戏剧学系应设立青少年及儿童戏剧组,增设儿童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学课程,培养未来能够专门从事戏剧艺术的工作者,让他们获得更精准的专业能力。
教育类大学及专业
在以教育为取向的高等院校,可以在学前系或初等教育系设立儿童戏剧的相关课程,除了学习戏剧艺术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可以运用戏剧所独有的综合艺术特性对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整合,从而进行统整性的教育课程学习。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推广儿童戏剧无直接关联,实际影响深远,以下分为四点列述。第一,深耕儿童戏剧,培养未来观众。在高校设立儿童戏剧的相关课程,可以丰富学生对儿童戏剧的体验和认知,他们了解到儿童戏剧的独特性和教育性,可为未来儿童剧的发展培养潜在的观众群——这些未来的教师们不只是儿童戏剧的欣赏者,还能培育出更多对儿童戏剧感兴趣、愿意走进剧场的人,甚至立志投身儿童戏剧事业的人。第二,让戏剧走出来,扩大儿童戏剧的范畴。儿童戏剧在高校拥有可发展的平台之后,相应地,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儿童戏剧的范围,让儿童戏剧不受限于剧场空间,而是延伸到教室等更多的场地,将教育和戏剧进行更好的结合,同时也能修正、丰富大众对儿童戏剧的认识,带动更多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到儿童戏剧的活动中。第三,普及儿童戏剧,培养儿童戏剧的爱好者。现有的儿童剧场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且收费较为昂贵,很少能惠及更多的孩子。在教育大学开展儿童戏剧的相关课程,可以将儿童剧的理念、研究和实践普及和辐射到周边地区,在展现作品时也可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等,让作品走进社区,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偏乡或社区的孩子都有机会实际接触、欣赏到儿童戏剧。同时,也可以培养这些未来在幼教或初等教育领域工作的老师们对戏剧的爱好,播下儿童戏剧的种子,成为儿童艺术的传播者。
其他高等院校及专业
在其他高等院校中,可以将儿童戏剧欣赏或是应用类的戏剧课程列入通识教育课程,建议以欣赏和美感教育为主,尤其需加大对现代儿童戏剧的媒介与表现的介绍,因为这部分内容不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舞台的表现创意和创造力的展现上,都非常惊艳,值得带给更多的学生去欣赏。最后,我建议不论是哪一属性的高等院校,都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或渠道去帮助、支持儿童戏剧的发展,将儿童戏剧带给更多的人:由高等院校主导,定期举行与儿童戏剧相关的专业研讨会。引进有特色的儿童剧团,开拓儿童戏剧的艺术视野。发掘国内或当地有潜力的剧团,加大学校和社团的合作,让高校和剧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扩大儿童剧的影响力,增加儿童剧得以展现和曝光的机会。举办戏剧工作坊,为优秀的编、导、演人才提供展现能力的舞台,促进交流并传承经验。透过学术研讨,建立、累积并提升儿童戏剧的理论建构。以学术界的超然地位及中立态度,打造儿童戏剧的学习平台,打破校际界线,全方位凝聚儿童戏剧的同好一起合作向前,共筑儿童戏剧的美好未来。
我想听你说
目前,儿童剧在中国尙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乱象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您有什么见解,欢迎分享,大家共同交流,共谋出路。
本文选自《保育与教育》杂志年第12期
文中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刻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