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崔家滢以儿童为载体的乡村文化营造方案 [复制链接]

1#

以儿童为载体的乡村文化营造方案:美丽乡愁的遗产实践

崔家滢

编者按: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袁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栾峰发起的“新文科在横渡:学生论坛”于年4月26日上午举行。论坛由“社区枢纽站”创始人,批评家王南溟主持。指导老师有耿敬、栾峰、马琳、潘守永、魏秦。受邀参加的有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的博士曾曈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周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田常赛、同济大学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杨海燕、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本科生梁逸慧、庞雨倩、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在读硕士研究生周美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迪、同济大学历史遗产保护博士研究生、美丽乡愁联合创始人崔家滢。本文是同济大学历史遗产保护博士研究生、美丽乡愁联合创始人崔家滢做的主题演讲,她分享了美丽乡愁团队在乡村开展的以儿童为载体的乡村文化营造实践,通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知乡,第二阶段爱乡、建乡,第三阶段护乡,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诺邓村进行了七年的乡土教育实践。(本文是根据演讲速记而后的整理稿)。

4月26日,同济大学历史遗产保护博士研究生、美丽乡愁联合创始人崔家滢在论坛做主题演讲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分享美丽乡愁团队在乡村开展的以儿童为载体的乡村文化营造实践。我是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崔家滢。

在六年前,我和我的另一位创始人伙伴彭婧,一起成立了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现在已经正式注册成为了社会组织,致力于乡土教育与乡土文化公众传播。我们希望能够联合社会各群体的力量来传承和传播家乡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让当地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家乡文化的价值,唤醒他们对于家乡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从而助力地方振兴。

“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简介

可能大家会感觉到好奇,为什么我们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