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托幼机构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锅儿童的牢笼,而百草园则是孩子的天堂。百草园有碧绿的菜非,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们无拘无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天性,可以增进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道出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子儿童的欢乐。

托幼机构内部的心理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托幼机构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它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康。可以说,托幼机构的心理社会环境是比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更为复杂的环境,它与有关的各层次、各种类的生态系统更为密切,它直接影响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创设健康的托幼机构心理社会环境,有益于学前儿童产生和形成社会所期望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托幼机构内部的心理社会环境

作为一个小生态系统,托幼机构直接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和行为。托幼机构的心理社会环境应该充满温暖与和谐,对学前儿童始终寄予期望和热忱,能尊重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愿望,托幼机构内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与协调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它融合了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作为-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教学水平,更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托幼机构中,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会成为引起学前儿童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

在托幼机构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益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应充分注意以下各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情况下不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沉着镇定、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教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

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是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课不再是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所以当学生发展非流的兴趣爱好时,只要是健康的,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最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即便是婴幼儿也有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很重视师生、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情感。

2.教师要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与学前儿童共享成功的快乐。

满足学前儿童各种需要,特别是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有益于学前儿童健康

以园为基地,感悟自然,陶治性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摸一模、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重陶他们的“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教师应具有高度稳定和健康的情绪,对学前儿童充满爱、对学前教育事业充满爱,在任何情况F都能自觉地将个人的不良情绪排除在与学前儿童接触的过程之外,每时每刻都满足和接受学前儿童的合理需要,理解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帮助学前儿童学会克服困难、应付挫折和解决问题。

3.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与学生交流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如果教师能以亲切的语气随口叫出一位学生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愉悦,尤其是在师生接触交往的最初阶段,教师能很早记住他的名字,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出乎意外的惊喜。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困难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学生身体不适时问嘘问暖,在平时交流中,拉拉家常,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与学生沟通,还应当勤与学生家长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有他们配合做工作,效果会很不样。

4.教师应当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可以对学生起到无声的教育作用,无形中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览;学文科的要懂点理,学理科的要懂点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把课讲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一方面,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争取能做到专多能;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5.教师应对学前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性行为,在各种活动中给予学前儿童支持、认可、赞同和接纳会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积极的气氛。

教师的支持性行为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可接近性方面。例如教师经常主动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在与他们交谈时,态度是亲切的、耐心的,使学前儿童愿意和喜欢与教师接触。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还表现为教师在学前儿童的眼里是可靠的、稳定的,而不是无所适从的;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和恰如其分的,而不是带有偏心的嘲笑、责骂或变相体罚的。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还表现为在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意的。但是敦育活动又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即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加以调整的,这样,学前儿童与教师的行为就有可能达到密切的契合。

6.教师应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环境,给学前儿童以安全感和自信感。例如教师与学前儿童交谈时,需缩短两者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如蹲下来与儿童说话、保持视线的接触等。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如果使用椅子,椅子的高度应尽量与学前儿童的椅子高度相近。另外,教师还应经常轻轻抚摸学前儿童的头部、肩部或背部。托幼机构内的学前儿童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教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动作都会引起他们相应的反应,轻轻抚摸学前儿童会给学前儿童带来温暖和关爱的氛围。

7.教师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有所作为。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和认识学前儿童创造性的表现,并对他们的创造性行为作出积极反应,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例如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例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8.教师应使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促进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托幼机构中的保育员和学前儿童接触频繁,关系密切,他们的心理素质、情绪状态、言行举止对托幼机构创设有益于学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影响很大。要加强对托幼机构保育员的教育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在工作中调试不良情绪的方法,热爱保育工作,热爱学前儿童,在做好保育员的同时争做学前儿童的知心人、好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