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蓉长篇小说秋水长天梦归舟研讨会今举 [复制链接]

1#
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244.html

9月18日下午,我市作者李蓉创作的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秋水长天梦归舟》研讨会在南通文艺之家举办,以特殊的艺术形式纪念“九一八”。南通市文艺评论界、文学界、图书发行和热心读者等相关方面人士参加研讨座谈。

长篇小说《秋水长天梦归舟》被列入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南通市戏剧协会副主席李蓉创作。作品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题材展现了抗战时期战争难童生活和爱国人士实施救助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力求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抗战前后的变迁,和一个幸福儿童沦为战争难童以及在保育院顽强成长、终生苦寻母亲而不得的惆怅经历,让人们反思战争的残酷以及非正义的罪恶,呼唤超越时空的人间大爱,在和平时期珍惜美好,警醒战争,探求人性的光辉。作品努力将一个个体命运的故事融入到时代与社会的叙事中,从一个普通家庭和一个普通孩子的视角,传达出对人间真爱,对世界和平,对人性美好的真诚而深刻的呼唤。在寻觅、思念与失落的乡愁中,表达出对骨肉分离的追问和对民族统一大业的苦苦期待!在同类题材中实现新突破。作者表示谨以此书献给中国抗战八十周年纪念!献给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献给历经战争苦难、顽强不息、珍爱和平的人们!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作者创作和作品价值。专家认为作者以真诚把持生命,在故土的人与风物,曾经的残涩岁月,战争的生命淬火,儿童成长的变迁中,将曾经的战争苦难化作了人生的财富。在和平时期珍惜美好,警醒战争,探求人性的光辉,表现出一个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应有的态度。在秋水、长天、归舟等自然世界的物质具象中归结出历史、人生和天地宇宙的终极抽象,凝结了作者处世不惊的道心,大音声稀,真切可鉴。

本次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读者参加。

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钦林表示,作为承担评论和引导职责的专业协会,今后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各艺术门类文艺创作者作品的评点,以期通过营造良好健康的评论氛围推动繁荣我市的艺术创作。

南通市文联副主席李中慧参加了本次研讨。

会上,作者分别向南通市图书馆、筹建中的南通华侨图书馆赠送了部分作品。

据了解,该书在我市凤凰书城和新华书店及相关网上平台等发行机构均有上架。目前读者面已及全国各地并至海外。(萍伦)

专家点评

小说是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事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从人性的发展来体现战争。视角很奇特。一个是民族视角,是一种祖国统一的视角,是比较隐晦的;一个是普通人的视角。作品表现出的人情的练达,说明作者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技巧。采用冷静写实的手法,每个人物都很真实、鲜活,语言到位。故事性强,很具备文化产业的潜能,可拍成电视剧或电影。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是在南通文学创作中较为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可以跻身江苏乃至全国长篇小说界的前列。

——南通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市文艺评论家主席范钦林

这是一部有情致有诗意的长篇小说。创作题材有突破意义,选择的是抗战时期鲜为人才的一角、一个侧面,深入挖掘,独特展现。小说的题目、主旨、内容、情节、细节、语言和谐统一,可用“哲理诗情”四字点明小说的风格特色。

——南通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徐景熙

题材很宏大,结构很是巧妙,用家远的人物视角去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找到一个好的口袋把素材都装进去了。语言非常干净,看得出来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人物塑造得很是鲜明,画面感很强,描写也比较温情。

——市作协主席储成剑

小说精心选择的叙事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回忆式陈述与精神创伤呈现出的相辅相成,形成了这部小说大爱隐于无形的风格。一方面寄予回忆心灵救赎,另一方便提升故事美学情调。在叙事技巧上采用倒叙手法和戏剧性的结构,矛盾冲突鲜明,故事性强,如果以后能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一定会有很好的上座率和收视率。小说的语言有一种始终贯注于字里行间的美学气韵,温润儒雅,以一种唯美的笔调去触碰人心的幽深地带。

——南通电视台二套副总监,《江风海韵》《挑战》栏目总制片人邹新华

作者以评论家与剧作家的身份,进击小说,总体是成功的。在技法上,也独树一帜。视角的转换尤为称道。开篇倒叙的从容;收束的悲怆不影响叙事的戛然而止且余味无穷;尾声回复原板,略有发挥却不拖泥带水。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东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时代光影下一个人以及一个家庭的生命纪事,是岁月流逝中外化的巨变、骤变的积聚,亦是巨变、骤变中,一位女作家对战争、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思想艺术追求的不变。千变万化中不变的是初心,是李蓉对生活与文学艺术的热望与不懈追求,是生命历程回首的战争凝重与悠远智慧本能的承接。对于作家而言,创作是人生的一场孤旅,寂寞是职业的属性,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为自我文学圣殿里的自由战士。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梁天明

尽管李蓉惜墨如金,我们还是看到了作者对小说所处时代的精准把握。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走上*金时期。从小镇逃出的家远的爷爷龙胜就是一个例证。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战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龙胜的企业越来越不好做,从而在日益艰难中忧郁去世,梦舟也在大逃亡前夕病故。携姑带子,秋雪走上了艰难的流离颠沛之路。处于这种大背景下小说中描述的家族,不可避免要烙上时代的悲剧。在这里,我十分佩服,作者以冷峻的视角,吝惜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这一大背景下的深刻主题。

——崇川区文联原副主席张宣武

小说题材非常独特。就我阅读的范围来说,我很少看到抗战时期保育院孩子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可能填补了这一题材的空白。我以为,李蓉的小说在打捞被遗忘和遮蔽的历史伤痛上,下了功夫,花了心血。小说采用实地考察、回忆往事的结构,打通历史和现实。这样的结构,有创意,比平铺直叙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从现在的角度,来审视过去。

——《江海晚报》副刊部主任、市作协秘书长朱一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