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一个城市郊区的山顶上,有一家社会儿童福利院,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这里,有三户特别的家庭照顾着十二个特殊的孩子——少有机会被领养的孤残儿童。这些家庭里的“爸爸”、“妈妈”跟这些孩子并无血缘关系,但却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深。
徐小洁所在的家庭就是其中一户。
徐小洁今年50岁,被这里的人亲切地称为“徐妈妈”。她在院方和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春晖博爱)合作的春晖妈妈项目中工作了十二年。工作至今,她抚育了21位少有机会被领养的孤残儿童。
成为“春晖妈妈”之前的徐小洁也是一位妈妈,曾是一名商场售货员。年下岗后再就业。有一天,她看到当地报纸上刊登的春晖博爱和福利院的招聘广告,就应聘去做了那里的早教老师。应聘成功后,徐小洁接受了有关早教的培训,进入福利院开始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们。
刚开始,徐小洁做早教老师,主要是照顾婴幼儿,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家时将孩子交由夜班保育员看护。
三年后,徐小洁加入春晖家庭项目,这是一个专门为福利院中少有机会被领养的孤残儿童设计的类家庭养育项目。在这个项目里,孩子们和“春晖妈妈”以及“春晖爸爸”一起生活在福利院提供的寓所里,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树立自我意识、快乐长大。项目中“春晖妈妈”的津贴来自春晖博爱筹集的善款,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社会捐助。
徐小洁被调到这个项目,同时跟他进来的还有他的老公。按照项目的要求,春晖家庭里的春晖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需要有爸爸和妈妈共同的陪伴,就像正常的家庭一样。徐小洁和老公,一个是“春晖妈妈”,一个成了“春晖爸爸”,搬进了福利院提供的春晖家庭寓所,照顾四个宝宝。
抚养这些孩子极其不易。刚开始,徐小洁夫妇手忙脚乱。什么时候做饭,什么时候睡觉,时间上他们总是协调不好,孩子的生活习惯也难以摸清。前三个月,徐小洁瘦了十斤。到第四个月,他们总算把生活捋顺,掌握了孩子的一些规律特点,孩子们的生活规律,学习逐渐进入了正轨。
从那个时候起,徐小洁的生活就跟这些宝宝没有分开过,一干就是八年多。
现在,每天早晨八点半,徐小洁会准时带着四个宝宝出门,送他们到福利院的教室上课。这四个孩子里最大的小强12岁,最小的小雪1岁。8岁的清清在家排行老二,也是最勤快的,他会推着在婴儿车里1岁的妹妹走在最前面,徐妈妈和大儿子小强手里牵着三岁好动的小杰紧跟其后。徐妈妈先把最小的小雪送到了春晖博爱在福利合作开展的针对0-3岁孩子的春晖婴幼儿项目,再把三岁的小杰送到一楼的针对3-6岁的春晖学前项目教室,最后把小强和清清送到春晖康教项目教室。
把孩子们送到教室后,徐小洁回家路上经过菜场时买些蔬菜和肉。到家后把房间收拾完,开始做饭。十一点半,午饭做好,徐小洁再次回到教室挨个把孩子接回家。午饭后,她会再次将孩子送到教室,下午接回来。晚饭后,一家六口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晚上八九点,孩子们挨个洗漱,上床睡觉。
八年以来,徐小洁先后抚养照看了21位孤残儿童。其中有的孩子被爱心家庭领养,没有领养的,她会将他们抚育至成年。通过她的精心照顾,有些孩子先天发育不足得到了改善,有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徐小洁说,她曾经照顾过一个叫做“周周”的男孩子,来的时候两岁多瘦得皮包骨头,面无表情,你喊他名字都没有反应。周周每天都会用头撞墙,消化系统也不好,不吃饭,肚子都涨得像小皮球一样。为了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她每天除了给孩子做清淡利消化的饮食,白天还带着他不断练习走路,晚上再给他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才睡觉。
经过一年的关爱和照料,周周的情况得到好转。三岁时,周周终于学会了走路,看到爸爸下班回来,会叫爸爸了。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我的这些孩子们,都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所以每次看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的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截止目前,春晖博爱项目已经覆盖了30个省。在春晖家庭里,像徐小洁这样的“春晖妈妈”还有很多。春晖博爱的春晖妈妈项目累计在全国99家福利院开展,而春晖家庭只是其子项目之一。(图/文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