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
TUhjnbcbe - 2023/7/4 20:28:00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现状

(一)坚定的信仰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信仰是人基于生命的理解所形成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反映人的意识特性,以观念的方式介入并指导人的实践。农村幼儿教师应具有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幼教事业发展奉献一生的决心和情怀,这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1.教育与职业信仰

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由教育认知、教育情感和教育意志等要素构成,同时又具有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意志功能。幼儿教师只有拥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信仰,才能对工作保持积极性,甘于奉献于幼教事业。幼儿教师的教育理想、专业成长规划、教育态度、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境界等构成职业信仰。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影响职业信仰的形成,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拥有坚定的职业信仰。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教育与职业信仰间呈显著正相关。教师专业素养水平越高,其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越明确且坚定,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职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情怀,这种积极的情感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动力来源。正如访谈中教师陈述的:“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很开心毕业后能够回家乡从事喜欢的职业。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读书期间我努力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工作之余我会主动阅读专业书目或者在网上进行学习,这样的工作学习生活让我感觉到充实和快乐。”

2.为乡信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差距不断扩大,工资收入的高低某种程度上成为判断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落后、工资待遇低于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热闹,这让农村幼儿教师乡土情怀逐渐淡薄,离乡愿望逐渐增强,大批人才流失涌向城市。调查发现,大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生于此长于此的还乡人,他们学成归来加入家乡建设中正是因为他们骨子里热爱脚下这片土地。如何让他们返乡后更加坚定为乡信念,在乡土中扎根并甘于奉献其才能,是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信念将成为强有力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生涯愿景规划和幼教专业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扎实的文化素养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

1.学历与专业素养

由调查数据分析得知,农村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以及学历状况会影响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提升,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特别是所学专业,其显著性水平达到0.01。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越高,所学专业越接近所从事的幼教工作内容,其专业素养水平也更高,越有提升的潜质。

当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学历低、教师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水平的人数较多,且大多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能力,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体系,工作疲于应付,仅仅是将工作作为谋生手段,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如何培养和吸引高学历、专业对口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制约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高起点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背景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2.乡土知识与专业素养

农村教师掌握乡土知识,说到底也就是了解农业、农村,了解乡民以及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以及理想。农村幼儿教师只有在很好地掌握本土乡村文化之后,才能拉近和村民之间的距离,为大家所接受、悦纳,更好地融入乡村。

然而访谈发现,虽然他们中大多来自乡村,对乡土文化比较了解,但受传统农村文化影响,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不够主动,尤其是缺乏对新农村乡土文化知识主动探求和吸纳的意识,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知识的主要来源局限于儿时经验和学前教育课程教材,难以跟上幼教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将自己的发展和职业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自我发展需要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支撑

*希庭认为当个体需要未获得满足时,就会促使个体开展从事满足需要和寻求平衡的行为活动,产生动机。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其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

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需求和现实工作情况间的矛盾制约着其专业发展。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提升专业素养的愿望强烈,对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需求较大。然而由于农村幼儿园师资缺口大,教师工作负担很重,他们要么跨年级担任教育教学工作,要么包班制,既是保育教师也是教学教师。同时还存在“多肩挑”的现象,既要完成大量教育教学工作,还得承担园所的管理工作。

访谈中有教师谈道:“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了大班班主任,班上共有47个孩子,没有配班教师,就我一个人全天带。每天担心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想着去提升自己。后来由于幼儿园规模扩大,教师严重不足,我不得不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当班主任的同时又负责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根本没有精力进行学习……”

(四)自我管理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师自我管理是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主观能动驱使下向内对自己的认知、行为、情感、身心等进行管理和调节来实现自我发展,并为学校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自我管理过程的核心是自我反思,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将不断的反思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反思成为常态,其专业素养的提升才成为可能,专业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调查中我们主要从幼儿教师的自我认知、职业价值观、工作责任意识、人际关系责任、健康管理以及时间管理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出现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自我管理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自我规划与计划实施、自我管理能力不够等问题。幼儿教师的自我管理对其专业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效自我管理刻不容缓。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一)精心培植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

职业信仰与教育信仰密切联系,是幼儿教师对所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理想状态的坚定期待与尊崇。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与教育情怀、教育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联系,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的重要因素。当前近一半的教师未形成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这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信仰和教育信仰的培育需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包括职前、职后两个阶段。

1.职前培养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的首要课程目标就是“教育信念与责任”。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教师要“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各层次院校应当在职前教育中贯彻教育部的各项要求,精心培植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明确教师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过程中贯穿和落实教师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的培养;同时利用精选的实践教学内容,在见习、实习中利用优秀榜样帮助幼儿教师坚定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

2.职后强化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

幼儿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的价值,在职后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与学习不断调整和优化。为坚定职后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幼儿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形成习惯。幼儿教师应养成研读蒙台梭利、福禄贝尔、陈鹤琴、陶行知等学前教育名家经典名著的习惯,通过研读专著对已有教育经验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源泉,也将优化职业信仰。第二,幼儿园为强化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提供支持。首先,园长要以身作则,自身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其次,园长带领幼儿教师学习前辈及同行先进事迹,强化幼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信仰;最后,园长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外出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激发和坚定教师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信心。

(二)厚植农村幼儿教师为乡信仰

为乡信仰是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从专业信念的角度来看,农村幼儿教师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需要的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理念之外,还要有乐于扎根乡土的热心与情怀、善于享受乡村生活的心灵以及体验乡村文化的心境。为坚定农村幼儿教师的为乡信仰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对自身身份和职业的认同。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真正视为乡里人,才能够甘愿长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也需理性看待自己的职业,明确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异,合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社会各界给予农村幼儿教师关爱,让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归属感。爱和归属需求的满足能够使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灵在精神上有所归依,农村幼儿教师在充满师爱、幼爱的环境中甘愿为幼儿付出、为乡村教育奉献,得以自我实现。

(三)提升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

1.加强在职培训,弥补学历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前师资队伍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构成整体堪忧。近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培训大力开展,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和实效性的培训要求,但这些培训主要是针对园长、骨干教师,而面向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较少。普遍看来,这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应在对乡情、园情透彻摸底的基础展开,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突出问题,设置专题解决。

2.加强乡土知识的学习

农村幼儿教师除了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乡土文化知识。乡土知识不仅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还可以彰显农村幼儿教师的优势与特色。因此,在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乡土知识自我学习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学习乡土文化的同时,建立乡土文化系统培养体系,加强乡土知识培训显得极其重要。与此同时,为有效地打破时空的壁垒,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农村教师的学习更加便捷和开放。

(四)激发农村幼儿教师主体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农村幼儿教师主体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首先,幼儿园应积极创建和提供教师发展的平台,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内在发展需求,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及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同时,幼儿园主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提升教师团队凝聚力的同时,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集思广益,实现共赢。其次,教师自我管理行为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它不需要外界的提醒和监督。没有自觉性就没有自我管理,而增强农村幼儿教师自我管理自觉性的前提必须是教师对自我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长处、擅长的内容、工作方式和价值观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从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入手,为之持续奋斗。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和时间管理能力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务必将纷繁的工作任务确定优先次序,根据各项事情的轻重缓急、时间空间要求进行统筹,快速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发展。教师还需积极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并勤于反思,向学前教育家陈鹤琴等名家前辈学习、向身边领域内先进楷模学习,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和区域学习资源。同时不忘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最终实现专业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