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50年老党员的公益之路,70岁依然坚
TUhjnbcbe - 2023/7/19 20:40:00

这是我们采访的第11位真实创业故事,创业即是人生,生命精彩待续

我是周松根,70岁,年出生于上海。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工人,母亲是一名裁缝,那个年代我们都很独立,但从小我周边生长的环境比较有文化氛围,这也是为什么我到70岁还一直坚持推广非物质文化。

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受到病痛折磨,手脚不便,但我并没有放弃对文化的热爱,没有放弃我的*治信仰,我是一名共产*员,*龄50年。

年我在崇明前进农场成立读书会,年我成立上海大世界东方医学表演团,年成立三特艺术团,我愿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奋斗终生!

(我的个人简介)

01

我父母都是很朴实的人,普通的工薪阶层,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通常都在外面忙于生计,而我从小就独立承担了家里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学习。

当时我们家周围居住的环境比较好,邻居们都是爱好广泛的人,也都是很不错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喜欢盆景,经常会送给我;有的在家里收集唱片,经常放给大家听;有的家里有收藏各种书籍,我经常去借书看。我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从小就被身边的文化氛围感染,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尤其对文化类的事情特别情有独钟。我喜欢写文章,也比较有*治信仰,每天我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看报纸、不听收音机,这些都是我几十年养成的习惯。

(中间那个小男孩是我)

02

因为从小就有*治信仰,我就一直梦想能够早日实现入*的目标。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治觉悟也比较早。

我小学成绩不错,尤其是地理特别好,还做了课代表,也如愿当上了中队主席,实现了入*的第一步。

初中的时候,我在文化知识层面上的表现更为突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还写过文章,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正能量。当时我印象很深,老师还叫我上台朗读,还贴在板报上,因为这件事,我当选成为革命委员会学生代表区人大代表,我到现在还一直有写文章的习惯。

那时候我们不上高中大学,初中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上山下乡扶持,后来中途有机会上了大学。

(中学时期的我-那时候没有彩色照片)

03

年我初中毕业,为响应国家鼓励知青下乡再就业的号召,我义无反顾的参与了那年第一批前往黑龙江下乡的大部队,带领胶州中学近40位同学去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门农场六分场。

当时我偷了家里的户口本,自己报名去的,母亲当时因为这个事情很生气,最后得了糖尿病去世,当时我也不能回来送她,这是我最遗憾的事情。

那时每天住在农场里,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在窑地里造砖造瓦,因为我个子小,领导还安排我每天去给奶牛挤奶,就这样我学会了跟牛打交道。在这些基础工作中我的*治表现比较优秀,后来就被分配到黑龙江农村的民兵连,为防止有战争做准备。也是因为这样,我也是其中第一批入*的成员,这为我后来的创业打下*治和思想基础,有了*员这个*治条件,后来就有机会上了大学。

入*后还是有一些机遇的,加上我在上山下乡期间一直冲在前面,一直保持与时俱进,所以上升机会就比较大,赶上了那一批的大学生。

年作为上海市第一批的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返沪,进入第二医科大学进行深造,开始了新的生活。

本来按照我的心愿是要学文科的,但是当时老师看了我的档案,坚持让我选择理科,我就开始学医,当时我们那个科系是儿科,我的人生平台也打开了新的思路。

大学期间我是支部委员,在学生当中负责*务工作,做基层*建工作。三年后出来工作,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外地去,我想着自己是*员,凡事都要带头,分配过程中,我就自告奋勇前往苏北。

(改变我一生的上山下乡)

04

但在临行前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不能走路了,后来经过检查说是甲状腺减退引起的,我只能住院治疗,就没去苏北。后来我医院去工作。

当时学儿科专业的人比较少,所以儿科医生还是比较吃香的,就直接招过去了。但是好景不长,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甲状腺麻痹症,手和脚都不能动,也不能走路,就像植物人一样。

医院教授抢救了我,才没有生命危险,大脑反应没受影响,但是手脚不是很灵活。后来因为这个事情就不适合当医生,只能调到环保科,负责运营宣传工作。

当时从保育员、幼教人员到阿姨,大家都要参加考试,拿到合格证书才能上岗。结合大学毕业的专业优势,我在农场成立了第一个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为主题的岗位成才读书项目—前进农场科学育儿读书会。我也被评为全国总工会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和优秀辅导员,获市领导芮杏文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当时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真正在岗位上得以成才,才做了这样的事情,这段经历算是我*治上的一个荣耀、一个小成就。

(农场工作时期)

年作为全国第一批执业的国内导游考试合格,进入上海旅行社独立带队去北京和桂林,武夷山,庐山等地。与此同时把导游的亲身体会上升到理论。著书立说。先后被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百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怎样出门旅行》、《生活百事通》、《巧珍当家》。

(这些书都很有年代感了)

05

年我回到上海,正式开始创业,但是我的创业跟别人不同,基本与公益行为无差。

当时知青子女有资格回到上海读书,但必须要有监护人。在农场又是人多粥少,岗位少,我手脚又不便,就想着把机会留给别人,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带着儿子和妻子回到上海。

很多事情是我无法左右的,就像年纪轻轻就生了那场大病一样,都始料未及,但是内心的梦想一直支撑着我,可能也是对我的考验,注定我要为文化艺术献身一辈子。

回到上海我看到有很多民间艺人、绝活高手,他们的才华总是不能被大家看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有人来推广,当时我就想尽一份力,于是我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民间绝活新奇特为特色的大世界东方一绝表演团,主要是把这些民间高手组织起来,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为他们创造表演机会,向世界传播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这个团其实很惨淡,没什么收入来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公益。我们经常到社区、儿童福利院这些地方做公益表演,偶尔也会接一些活动,但那个收入主要也就是艺人的出场费用,我也不拿钱,偶尔有小小的分红,也都分给大家。基本上艺人们都靠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我们彼此之间都比较认可,所以只要有活动有表演,只要我一句话,他们也是随叫随到。

中间也曾有机会安排他们走出国门,到国际舞台上去表演,收入也不高,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可以免费出国,当成一次旅游,大家心态都很正向。

艺术团发展至今差不多有30年,年开始我们也在做延伸,还培养一些特训演员,去表演中外名人,挺受市场欢迎的。

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上海艺术研究所编写的《上海文化百年发展史》(五卷万字)一书中在中卷本页“沪上民间文化新型团体”中的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了我们《东方一绝》特技表演团及其著名艺术家和绝活高手们的事迹和作品介绍。

(跟艺术团成员在一起)

06

几十年下来,各级单位给我颁发了很多奖项—*浦区优秀的宣传员,非物质宣传优秀辅导员,残疾人辅导员......很多很多。

上海艺术研究所编写的百年文化发展史五卷,其中关于沪上民间文化新型团体的介绍中,还专门讲述了我创立的东方一绝特技表演团,以及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和绝活高手们的事迹和作品的介绍。

我写了一篇题为《我坚持做公益活动三十八年的研究和探索》的文章,三十六页,两万多字,*风建设委员会也肯定了我的这一篇文章。

这些荣誉也好,嘉奖也好,我觉得都应该属于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如果没有她,我不能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热爱的文化事业,也没办法安心做公益。

我妻子是一名老师,她不仅把学生教得很好,家里也照顾得很好,为了支持我的梦想,她牺牲了很多,我又是个病人,对她的亏欠没有办法弥补,这也是我很大的遗憾。

年她被摩托车撞断腿,躺在院里要开刀我都没能去签字,当时我在外面安排团里的事情。年我脑梗中风,嘴歪了,说话流口水,脚后跟有时候被血管堵住了不能走路,她也坚持帮我涂药膏、做电疗,让我可以坚持去安排组织团里的事情。

这么多年在家我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心思全部用在艺术团和做公益的事情上面,我不但赚不到钱,更多的时候还要贴钱。年我退休之前,每月交给家里只有元,最多一次是元。

其实我在农场生大病那会儿我们还没结婚,只是在处对象,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跟我结婚,没有因此放弃我,不然就没有现在的家庭。这么多年她的家人在她耳边也有很多耳语,兄弟姐妹都抱怨她为什么找了我这样的男人,但她始终没有怨言,她是个伟大的女人!

(跟我患难与共的妻子)

07

我从未后悔自己这几十年所做的事情,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一直在与时俱进,最主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发掘了很多人。

当你看到有人能用易拉罐的反面做成了长十二米、高三米多的上海外滩;有人用钢笔画字,画出了上海的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相信你们会跟我一样希望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这种非物质文化财产。

我的一生算是比较坎坷的,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员,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在我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这是从小刻在骨子里的。

我小时候学的就是雷锋,做好事有利于别人,这种思想确实让我们终身难忘,什么事情都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我想这也是我身为*员的责任和使命。

我最近在写关于健康新媒体的文章,两百五十多期,在百度上也能搜索到,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一读。

未来我只想把这个事情一直坚持下去,能够让更多人去了解非物质文化,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走向世界!

(最近刚跟妻子一同参加庆七一公益演出-红色帽子是本人)

这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几十年病痛缠身,还一直坚持做公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民间绝活高手,讲好中国的故事,走文化自信道路的老先生。请让我们为他送上最诚挚的敬意!

文稿皆经当事人同意,欢迎全链接转发、全文真实原创,不得单独下载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50年老党员的公益之路,70岁依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