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烽火中的马背摇篮6岁女孩跋涉3000
TUhjnbcbe - 2023/8/5 20:48:00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02:42

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

年,在延安*人俱乐部举办的一场讽刺画展上,一幅名为《娜拉又回到家庭》的画作让在场的革命女性心有点痛。她们怀着巨大的革命热情来到延安,但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成为妻子和母亲后,生育和养育却成为她们绕不过的隐痛。

就在这个时候,战时儿童保育会诞生了。这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最早成立、时间持续最长的抗战团体,在8年中保育、教养了近3万名儿童,成为当时最有成效的儿童保育团体。延续战时儿童保育会传统延安保育系统,更是在战火纷飞中,以强烈责任感,以马背为摇篮,保全了数千儿童的生命,为他们在前线奋战的父母扫除了后顾之忧。

为奔赴战场捍卫祖国

红*女战士忍痛将孩子送养

年2月,暂居福州的红*女战士曾志因没钱住院,在家里靠一个手艺粗糙的接生婆,生下了儿子春华。春华是曾志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孩子因行*和“工作需要”,出生没多久就送了人。这一次,曾志依旧没有能力留下孩子,忍痛在春华出生第13天,将他送给了一个当地人。

6年后,曾志前往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时,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陶斯亮。当时延安医疗条件有限,曾志产后出现危险,医院仅有的两只止血针和冷毛巾贴敷才转危为安。

曾志的经历,在延安的女同志中并不罕见。延安历史资深研究者、复旦大学教授朱鸿召研究发现,延安革命队伍里的女同志,逃离旧家庭,投身革命队伍,“在磨炼出中国现代革命知识女性飒爽英姿的同时,又承载着革命婚姻带来的光荣与苦痛。”很多革命女青年都一样有母爱之心,但是因形势所迫,在抚育孩子上做出了很多牺牲。

在革命和养育两难时,将孩子送给当地人的事情成为常态。解放战争时期,舒同要上前方,妻子石澜得随行,石澜只能按上级指示将刚出生的孩子送人。当她肝肠寸断的把孩子递给陌生人时,晕倒在这个人的家门口。

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的妇女节专刊以整版篇幅,对延安一段时间内的妇女问题做了披露和总结。女作家曾克在当期《救救母亲》一文中指出革命女青年孕育时遭遇的困境,呼吁

1
查看完整版本: 烽火中的马背摇篮6岁女孩跋涉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