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托儿所作为近代社会事业的产物,20世纪初在欧美、苏联等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近代式的托儿所在中国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是新创。随着一夫一妻个体家庭的产生,抚育儿童成为私人事务并由妇女担负主要责任。然而近代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妇女开始觉醒,这时妇女面临着走出家庭与育儿问题两难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呼吁托儿所的创办。
一、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工作之成效
云南社会处托儿所在计划书中提到托儿所的宗旨是“托儿所设置,在谋减轻职业妇女育儿责任,藉期增强抗战建国力量,同时对入所儿童施以科学之教养、适宜之保护,以促进其身心健全之发展为宗旨。”根据昆明托儿所创办的宗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运行中的儿童保教工作给予儿童良好的保育,守护了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妇女走出家庭的契机,促进妇女解放,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给予良好的儿童保育
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作为儿童保教组织,又因儿童是托儿所中的重要人物,所以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的儿童保教工作首先作用于儿童自身,给予所托儿童以良好的儿童保育及教育。从儿童自身来看,儿童的教养是一切教育之基础,基础不固,对儿童将来的前途有很大的威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向为人们所忽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一般人的观念中,以为教育的内容是书本文字。
从教育的立场看,托儿所能使儿童获得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养,在教育、医药、营养上都有专业人士进行设计,这是托儿所的特点,也是一般家庭难以实现之处,在托儿所儿童可以养成卫生的习惯、服从守法的习惯等等良好习惯。托儿所的设立,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幼儿教养方面的缺失,改善了儿童的生活。
在对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的儿童保育及教育工作这一部分从时间管理、衣食住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到儿童在托儿所与家庭方面是不一样的,托儿所的一些具体措施多多少少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首先,在时间管理方面托儿所是有着日程表的,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严格的时间管理有利于儿童规律的作息,养成规律良好的习惯,培养儿童形成做事有规划的意识。其次,在保育管理方面托儿所的儿童保育确实是比在家庭中严密很多。
托儿所保育工作在饮食卫生方面还是远远超于家庭的,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可以使儿童健康地成长;照看睡眠的方式以及随时记录儿童的情况可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医药和卫生方面托儿所相比家庭来说是比较全面和合理科学的;同时集体生活娱乐也可以使儿童养成互相分享的好习惯。
托儿所在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为了给儿童进入幼稚园做准备,启发其智能,同样地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来看托儿所的儿童,比处于家庭中的儿童纪律好,从幼儿起就训练他们守纪律的习惯,将来的收获是很大的。因此昆明托儿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儿童在托儿所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育,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形成健全的体格、人格,从而为未来国家栋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妇女走出家庭的契机
育儿问题与妇女解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托儿所创建背景时笔者提到育儿困难与妇女解放存在着矛盾,育儿难题制约着妇女走出家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提倡转变观念实行集体化教养以及呼吁创办托儿所。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的创办有利于儿童得到良好的保育,那么同时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的儿童保育工作为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契机。在妇女解放方面,从妇女本身看,女性作为复兴和建设中国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来服务国家、社会,这就要求解除社会对妇女的种种束缚,给予她们展现自己的机会。
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首先必须在*治上、经济上和教育上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要获得这种权利,妇女就需要走出家庭和男子同样从事一般的社会运动和职业活动。然而抚育儿童这一繁重的工作,往往会阻碍妇女走出家庭。托儿所的出现,可以说是使妇女摆脱家庭樊笼的那把钥匙,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自身建设和社会建设中。
首先,托儿所的创办使妇女进一步摆脱家庭的束缚。云南社会处托儿所在档案资料所列的各种儿童情况表格中提及托儿所的宗旨都是以辅助职业妇女为宗旨,可以看到昆明托儿所创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妇女本身。在儿童家长职业那一部分所提及母亲的职业是有“公务员、教员、会计、小学教员、做工、阅览所管职员等等”,这些妇女所做这些职业有的是为了缓和家庭的经济问题,有的是为了参与到社会中为社会做出自身的一些贡献。
知识及工作妇女,一面要从事生产工作一面要照顾孩子,儿童的保育又难免不疏懈失策,尤其是知识妇女经过国家长久的培养,纵有优良的学识技能,但在婚后有了养育子女的牵挂,而不能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贡献国家社会,这是极重大的损失和浪费,总体来说这些拥有固定工作的妇女需要托儿所这一机构照顾子女。所以托儿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育儿的压力,使得部分妇女能够安心的工作,安心的参与到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去。
其次,托儿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为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中国古代大多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女性大多在家操持家庭,很少在外工作。女性职员在托儿所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当然这与女性态度柔和、细心耐心、勤劳整洁、温柔细腻等这些女性本身所特有的气质分不开的。虽然托儿所的规模较小,职员人员也较少,但从侧面仍反映出托儿所创办与女性工作机会之间的联系。总的来说,托儿所创办为妇女提供走出家庭的契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四、贡献社会发展之力量
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给儿童提供良好的保育,为妇女提供走出家庭的契机,这使得儿童在将来以及妇女在现在都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民国时期昆明托儿所的儿童保育工作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家建设方面,抗战伟业的完成,需要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但是因为受家庭及儿女的牵累,还是有一大部分的妇女不能利用大部分时间贡献给国家和社会。为加强抗战实力,增进生产,社会需要那些被养育儿女所束缚的女同胞们。托儿所的提倡及设备可以使妇女们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她们便可以参加社会及生产工作,托儿所不但可以解除妇女本身痛苦,而且国家建设的力量也会因有更多妇女参加工作而强大起来。再从教育及社会方面来说,儿童是将来社会的主人翁,幼稚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托儿所里,儿童过着适合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给国家做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述昆明托儿所两个方面的影响便是会对国家建设起到作用,妇女一定意义上的解放,使部分妇女能够进入社会工作或者参与抗战工作,一定程度上为抗战伟业的完成起了促进作用;儿童保育的进行使得儿童在幼儿童年时期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使得他们可以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事业做贡献。儿童自身和妇女自身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托儿所的影响会直接作用于儿童自身,其次便是妇女本身,社会建设是这二者的共同影响下发挥作用。总的来说,民族的强健,社会的进化,全视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全状态为转移,因为儿童期是生理心理发育开端树立健康的重要时期,其可型性及模仿性最强,此时养成的各种习惯,足以影响将来人格的发展及事业成败。
所以托儿所的影响是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的。部分妇女要同时面对工作和照顾儿童两个任务,两者兼顾是可以的,但是妇女会顾此失彼,不能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贡献国家社会,也不能很好的保育儿童,保证儿童健全的身心。所以托儿所在直接作用于儿童之后,对妇女的影响很大。在目前抗战建国的立场上而言,托儿所事业是现阶段的基础工作,托儿所就是实现儿童公育理想的新事业,利用科学的教养方法,弥补一部分父母对于子女不良教养的缺陷,同时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批妇女工作者,这二者共同作用影响国家建设。
总结:
正如民国报刊所记载内容“托儿所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正在嫩芽初茁时期。实际上幼稚教育在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当光绪二十九年张百熙等奏定学堂章程时,就有蒙养学堂章程的产生。这就是我国幼稚教育的萌芽期。到了民国以来,公私立幼稚园的设立,已有相当的成绩。但是直到三十年后的今日,才有托儿所的组织。托儿所与幼稚园及育婴园的性质,虽略有差异,而最大的不同却在于设办者的动机。”近代托儿所的主要目的是为辅助职业妇女和保育儿童,这是它与其他幼稚教育机关的不同之处。托儿所制度先在欧美各国创办,后苏联流行,大规模的创办,我国从苏联引入并对托儿所制度进行学习,从而创办近代意义上的托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