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义乌商报
傅春莉在照顾孩子
“小俊,你是从我们儿童福利院走出的第一名大学生,希望你好好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昨日(12月25日)中午,义乌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傅春莉的一个电话,如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孤儿小俊的心头。
“妈妈,我一定会争气的,以后也一定会回家看看,像‘妈妈们’一样照顾好儿童福利院的弟弟妹妹们。”小俊说。他是一个要强而懂事的孩子,从失去家庭到拥有爱的港湾,从流浪街头到读完大学,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成长,在时代怀抱中放飞梦想。想起小俊的成长史,傅春莉的眼眶湿润了。
为孤残儿童托起一个家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傅春莉,虽然当上儿童福利院院长不久,但她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感触最深。
年春天,已当了6年小学教师的傅春莉,经过考试、选拔,成了当时义乌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办公室职员。初来乍到,福利院几任院长的言传身教让她对孤残儿童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愫。
楼荷莲是义乌社会福利院首任院长,经常给傅春莉讲当年“孤儿不孤”的故事。年义乌社会福利院组建之前,义乌牛奶场附近有一个育婴堂,主要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后来又由民*局出面将社会弃婴托养在前洪的一户人家。如此,只能保证每个孩子吃饱、穿暖。年,我市建设社会福利院,楼荷莲骑着一辆三轮车,四处“拜访”各界爱心人士,院内多名孩子的吃、穿、用基本都是社会各界捐助的。
尤其让傅春莉难以忘怀的是,包括骆志云、李彦财、何国华等几任福利院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大人都视孤残孩子为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洗尿布,打扫卫生,陪伴他们郊游,接送他们上下学,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小俊那时才六七岁,漂泊在老火车站一带,后来被送到社会福利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但他不习惯福利院生活,总是安不下心,福利院两名负责人、三名保育员一天24小时轮流陪伴他,给了他父母般的爱和家庭温暖。上学后,他的成绩一时跟不上,张小红、阿莲等社会热心人士专门为小俊成立了成长基金,还安排他进辅导站接受“一对一”辅导。他越来越懂事,学习成绩也赶上了,空闲时还辅导弟弟妹妹们学习。小俊的成长让傅春莉感到欣慰。
那时,社会福利院有多个孩子,大部分是残疾儿童,但他们都得到了细致的关怀和照顾。健全的孩子被送到学校,轻度残疾的孩子被送到特教学校或康复机构,还有的被外国友人收养,而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只要见到福利院的大人,都会扑进怀里,甜甜地叫声“爸爸”“妈妈”。每每听到这个称呼,傅春莉心中总是激动不已。让傅春莉特别高兴的是,不少孩子渐渐长大,参加了工作,融入了社会,小俊考上北京民*学院后,也在去年毕业了,成了民*系统的一名职工。
伴随孤残儿童一起成长
“相伴成长、放飞梦想”,这是傅春莉在三年前任社会福利院院长时的“座右铭”。此时,社会各界更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弃婴、弃儿和孤儿的养育、教育、治疗、康复更有了保障,服务人性化,管理规范化,服务设施更完善,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让他们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
儿童福利院是孤残儿童温暖的家。在这里,孤残儿童病有所医,年以来,市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共收养弃婴多人次,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的多名儿童进行了康复手术治疗;幼有所教,符合条件的学龄儿童及时接受入托入学教育超过人次,入学率为%;孤残儿童生活保障逐年提高,每月基本生活费从刚建院时不足百元增至如今的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也已增至元/月,居全省前列。今年,义乌向人次散居孤儿发放了基本生活费26.6万元,审核通过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人次,累计发放.9万元。尤其是今年5月,我市投资近0万元建成了新的儿童福利院,傅春莉带着孩子们搬进了“新家”,孩子们如同进入“爱心乐园”,兴奋、活泼、可爱。
“孤残儿童生活的硬件环境越来越好,却缺失亲情,给他们一个真正的家是我们应该做的。”傅春莉说。她和同事们积极谋划,设立了两个“类家庭”,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两对爱心爸妈,通过文化考核、家庭状况摸底、面试后应聘上岗。儿童福利院还聘请了医疗康复师、营养师、资深保育员等专业人士,对这两对爱心爸妈进行上岗前业务培训。两个“类家庭”的房屋都按平方米面积设计,跟正常家庭一样设了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竭力为孩子们营造温馨家园,如今抚育着10名孩子。傅春莉又动员社会公益组织陪伴孤残儿童成长,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在福利院搭建了“亲子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孩子们洗头理发,陪他们玩耍,进行学习互动,有时还会帮身体不适的孩子保健推拿。“义工之家”“佛堂心声幼儿园”“外国人商会”“张小红美容”“环球雅思”、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浙大四院检验科等都经常到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公益行动。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沐阳光雨露,孤残儿童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温馨的社会大家庭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一定会紧紧拉住他们的小手,用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