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康克清18岁嫁给朱德,与总司令相守47年
TUhjnbcbe - 2023/9/25 21:58:00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年4月,81岁的康克清已经是弥留之际,她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叮嘱说:“好好过太平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说罢,这位共和国的功勋已是泪湿了眼眶。4月22日,康克清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

身为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从18岁嫁给总司令起,就一直陪伴在总司令身旁,两人度过了漫长的47年时间,期间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尤其是晚年,当朱总司令的孙子朱国华因犯罪被判死刑的时候,康克清的一句话,令后人感到无比钦佩。

康克清晚年

年仅18岁的*长夫人

康克清年出生于江西万安,不幸的是,在她出生仅仅40天后,就因家境贫穷被父母卖给当地的罗家当“童养媳”,在湘赣地区也称作“望郎媳妇”。更不幸的是,还没等这个“郎”长大,就不幸去世了,康克清又遭遇了人生的第二重灾难。

唯一值得感恩的是,罗家父母是个好心人,他们没有抛弃康克清,而是将其收为养女,康克清就这样健康地长大了。年,当听说红*上井冈山后,早已红*的康克清,不顾父母的反对,跟着红四*二十八团上了井冈山,也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经过别人的介绍,年,她嫁给了当时红*鼎鼎大名的*长——朱德。

虽然两人相差25岁,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家庭幸福。婚后,年仅18岁的康克清一夜之间,成了高高在上的*长夫人。不过,虽然身份换了,但康克清的性格却没变,还是和之前一样大大咧咧,敢想敢干,不仅没有闲着,反而趁着在部队工作的机会,学会了打双枪,成了红*队伍里赫赫有名的“女司令”,枪法之准让许多人都无比佩服。

康克清

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被迫开始长征。身为仅有的30名女红*之一,康克清没有像其他领袖妻子一样,接受安排被编入后方的休养连,而是从始至终都和朱德在前线,扛枪打仗,挑行李,巾帼不让须眉。

所以后来有人回忆起红*长征时的情景,说康克清总是随身带着毛瑟枪、手枪,英姿飒爽,穿梭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而邓颖超也曾有过类似的回忆:“长征队伍中的女同志同男同志一样坚定勇敢...30人中间的康克清同志,是一直在部队担任*治工作的,她身穿戎装,脚穿草鞋,腰间配着短枪,完全和部队战士一起行动。”

而康克清本人回忆起长征,更是语出惊人。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采访了康克清,康克清说起长征,用词完全不同于一般人的“痛苦”、“艰难”等,而是云淡风轻地表示,(长征)并不十分艰难,就像是每天出去散步一样。

康克清的长征“散步”说,从此广为流传,不少人感到匪夷所思,对此康克清曾在年有过一番解释。她说:“我很善于走路和骑马。我总走在一群人前面几十米,这群人中有蔡畅和几位留过学的*员。他们整天谈论他们的经历,谈论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吃过的好东西以及去过的地方。他们每天谈呀,笑呀!还开玩笑。和他们在一起感到鼓舞。他们不断地说笑,有时还唱《马赛曲》。我确实对海伦·斯诺说过,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与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在一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身为总司令夫人,这样的乐观心态令人钦佩。

年,朱德和康克清在延安窑洞工作

无独有偶的是,朱德总司令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比如红*过草地,许多人回忆起都觉得后怕,朱德却说:“当过草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地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束地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也许是因为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朱德口中的过草地,不仅没有任何恐怖,反而显得诗情画意、逍遥自在,这样乐观的心态,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而康克清自己晚年也曾表示,她的乐观心态其实就源于朱德总司令的影响,“朱德给我的影响非常大,不过,他不仅是影响我一个人......”

康克清的出生虽然是不幸的,但她的婚姻却是幸福的,朱总司令不仅是她的丈夫,更像是她的老师。

前排左起:朱德与康克清

虽一生未育,但常被称“康妈妈”

康克清虽然很早就嫁给了朱德,但一直没有生育,后来经妇科医生检查发现,她患有一种疾病(子宫后倾),而且当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所以导致了她一生无法生育。

面对这个惊天噩耗,康克清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坦然接受,她虽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但将朱德与前妻的孩子,以及延安的其他烈士遗孤,都视作了自己的孩子。

延安时期,她曾与邓颖超、蔡畅等,开设了一家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收留了许多烈士遗孤,康克清悉心照料着孩子们的吃穿和学习,所以许多孩子们都习惯地称她为“康妈妈”,而也正是在她的领导推动下,到年,仅陕甘宁边区就办起了10所保育院,收托了名儿童。

“我爱孩子,乐意为孩子服务。”康克清曾这样对身边人说。虽然她和朱德总司令一生无子,但却依然投身于儿童工作,将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她曾感慨地说,人们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点也不错。

延安保育院

不仅是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康克清依然无私地抚育着朱家里里外外十几个孩子(包括侄孙等)。

当时总司令和她的工资加起来虽然有约元,满足日常生活并不成问题,但由于繁重的子女抚养义务,导致日常生活并不十分宽裕,对此康克清却没有怨言,反而替总司令照顾着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

据曾在朱德身边担任卫队长的郭仁回忆,每逢学年开始,他们老夫妇的工资扣除孙子们的学杂费及日常用度,只剩几角钱,对此,康克清从没有不悦的表示,对儿子朱琦、女儿朱敏都视如己出。朱老总家境贫寒,从他求学到当八路*总司令,都无力养家,家中老幼全靠亲友帮助。为了回报几个弟兄资助之情,建国后他承担了抚养五个侄孙的任务。同样出身贫寒的康克清,深深理解朱老总的心情,并极力支持。

康克清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也得到了来自朱家后代的感恩。据朱德外孙刘建将*回忆,“在全家人的心目中,奶奶的权威是公认的,说话是算数的,爷爷在世时是这样,爷爷去世后仍然是这样。除了爷爷的威望、奶奶本人克勤克俭、身先垂范外,最可贵的是她始终‘端平一碗水’。不论是自家的孙辈,还是老家来的侄孙,她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十几个孩子住在一起,吃在一桌,新衣服总是从大孩子向下传,打补丁的旧衣服小孩子接着穿。她的宽容大度得到全家人的交口称赞。奶奶对一家人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也赢得了全家人对她的尊敬与爱戴。”

虽然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但康克清却是丝毫没有怨天尤人,她和朱总司令相守47载,即便是最艰难的“文革”时期,也没有分开过,始终恩爱如初。

直到年7月6日朱总司令不幸因病去世,康克清顿时痛不欲生,然而悲痛之后,康克清的一个举动,却是更加令人佩服。

原来朱总司令去世后,康克清马上就向组织报告,要交房子,并提出:自己该享受自己的待遇,该搬到什么房子住就搬到什么房子去;老总的车立即交,老总的文件该交的交,该退的退;工作人员按照中央的规定,回到自己的单位去,至于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组织上从工作考虑派来谁就是谁。

不仅如此,从76年之后,每年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给总司令扫墓,寄托她的哀思,这样的行动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康克清对朱总司令的爱,不是简单的一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也不只是表现在人前,而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恪守着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和爱护。

左起:康克清、朱德、邓颖超

朱国华被判死刑,康克清说了一句话

朱总司令生前,曾对朱家后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坚决不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去向国家要好工作,总司令认为哪怕是去种田、当工人,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然而,当朱德去世几年后,还是发生了一件事,这让康克清曾面临了非常痛苦的境地。

年,中央在全国开展了“严打”,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针对性的严厉打击,以整肃社会风气。不幸的是,朱总司令的孙子朱国华,当时因犯有严重的流氓罪和强奸罪,而且证据十分确凿,也在被“严打”之列,被判处了死刑。

对此康克清曾非常痛苦,朱国华是朱总司令的亲孙子,家里出了这样的事,让她非常难受,朱总司令戎马一生,艰苦朴素,清清白白,没曾想在他去世后,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对此,康克清该如何应对?

当时她虽然已经是官至副国级,位高权重,但令人吃惊的是,她的选择却是什么都不做,对于这个案子,她从始至终没有过问,更不插手,只是对身边人说了一句话,令人深感佩服,她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短短9个字,康克清大义灭亲,不仅有力回击了外界流言蜚语,更在当时起到了无比巨大的震慑作用,反映了康克清身上一种立足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朱德(中)与康克清(左一)

不仅如此,朱国华被执行死刑后,她还曾对自己的秘书说,“总司令生前就曾对她说过,如果孩子们不争气,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不用生气,*有*纪,国有国法,要是孙子不争气,你就登报和他们脱离关系。”

正是有朱总司令的“警告”在先,所以当年朱国华案发生后,她坚持依法办事,即便自己因这个案子遭受了痛苦,但仍然保持镇定,从事之后再难过她都劝诫孩子们,没有成就没关系,但绝不能犯错误,因为犯错误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在你们爷爷身上抹黑,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朱德与康克清

康克清就是这样爱护着朱总司令,保护他的声誉,不让其遭受任何负面影响。虽然朱总司令已经去世多年,但她还是坚持每年亲自去扫墓。直到年,已是弥留之际的康克清,对围绕在身边的子孙们说,“好好过太平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说罢,她泪湿了眼眶,当时距离朱总司令逝世已经有16年,但她对总司令却还是那样情真意切,临终不忘嘱咐子孙,恪守本分,不要犯错误。

康克清从18岁嫁给朱德,整整47年,始终守护在总司令身旁,哪怕是在总司令去世后,依然不改初心,履行自己的责任,照顾朱家后代的成长。毛主席曾有一句话形容朱总司令,叫“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这句话如果用来形容康克清,似乎也是非常符合的,他们不愧是相守47年的新中国模范夫妻。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克清18岁嫁给朱德,与总司令相守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