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直播当中,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她正在辅导的济南托育园,如何开出乳儿班,以及她在园中照护11个月的小宝宝的具体场景案例。
今天,我们继续庄老师的小月龄专题,请她聊聊小月龄,“保”“教”到底那个更重要?如何“合一”?
专栏作者:庄筑涵
小月龄托婴托育当今许多托育园所、幼儿园托班都普遍存在着“保”与“教”分离的现象,没有真正实现“保教合一”。
长时间以来,大众都以一种固有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员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环境卫生。当托育行业兴起时,又将幼儿园的模式复制到托育园所。因此,几乎每家机构都面临着托育教师和保育员责任划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我在做培训时,都会花时间去分析、沟通,让园长、投资人、教师、保育员们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有强烈的欲望去学习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手工制作、活动、讲故事、唱歌、唱歌等,以及维持秩序、卫生打扫、物品整理、消*等工作。
“保”与“教”的差异
我们要先清楚地了解哪些行为是保育,哪些是教学。
简单来说,只要帮婴幼儿服务或协助执行的动作,都算是保育内容,例如泡奶、沐浴、修剪指甲、换尿片、更换衣服,以及环境打扫、教玩具清洗、整理服装仪容等。提到这些琐碎的行为,很多教师都会想这些不是我应该做的,我应该做更专业部分。
要知道,人类是唯一出生时尚未发展成熟的动物,所有自理行为,皆为出生后渐渐发展、探索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小月龄的宝宝很需要被照顾,也都知道妈妈的角色非常重要,那为什么重要呢?妈妈每天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呢?是否一样在做我上面提到的保育内容呢?
宝宝会出现的对错行为,是从谁身上衍伸出来的?当然是主要照顾者!所以主要照顾者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成为主要照顾者。惟有主要照顾者的行为变得专业、有序,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有好的模仿,才能有优质的学习。这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保育专业的要点之一就是婴幼儿的吃喝拉撒睡你都能掌握得很好,还能有依据地说出原因及改善方式。
说完“保”,我们再说说“教”。相对应地,只要是引导、启发、游戏、课程、活动、观察等明显有“教”的动作或行为,皆为教学内容。对于保育员来说,也往往会认为那是教师的工作,与我无关,因此当宝宝好奇地询问的时候,保育员却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保育员通常没有高的学历,缺乏自信与专业知识。
这种长期形成的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差异,间接影响了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为了提供优质完善的婴幼儿各项发展,当托育行业兴起时,我们托育工作者就必须自我调整,自我成长,来适应新的需求。
小月龄的“保”与“教”,先做哪一个?
既然婴幼儿照护中的保育与教育都很重要,而托育现场的保育又是常态行为,那到底要先做保育还是教育呢?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保育,那我再问你,何时又该像幼儿园那样执行教育呢?
其实,托育园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保教同时执行。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教师应该懂保育,保育员应该懂教学,这才是托育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保教合一,保教同时。当宝宝哭闹时,第一时间是检查生理需求,是否饿了?是否排便?是否想睡?满足这些生理需求的行为皆为保育。满足生理需求后,还要执行教育,那就是引导,引导宝宝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状况,此动作就是发展领域里的社会情绪与生活自理。
如果把语句与动作一起列出来,那就是:宝宝怎么啦?为什么哭哭呢?(上前执行关心的动作。)原来你是大便了,所以哭哭呀!那我们去换尿布好不好?(引导宝宝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是社会情绪发展。)换尿布的过程中,还要告诉宝宝便便是不是正常的。同时,执行动作时的每一步,都要跟宝宝说明此动作在做什么(这就是所谓教学内容,也是领域里的生活自理)。所谓的专业,就是在这些简单琐碎的日常动作中慢慢练就出来的。
好了,本期的专栏文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我是庄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