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育现代化,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机关包括:托儿所,招收2个月至3岁儿童;幼儿园,招收3-6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招收2个月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机关由区、市、村、镇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负责开办,也可经执委会同意由国营企业和国家机关、集体农庄、合作社及其他社会团体开办。
学前教育机关的任务是帮助家庭教育儿童,为有子女的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和社会活动创造条件,使儿童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教育。年,全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有多万儿童。前3年重保育,后3年重教育。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学习、劳动。儿童在6岁前都是以游戏为主,学习次之,劳动更次之。
现在,作为一种过渡,许多幼儿园附设6岁儿童的小学预备班。在小学预备班里,学习的份量增加了。学习的内容有语言和教学的准备、周围环境介绍、体育运动、游戏、图画、塑造、贴花和构造、音乐等。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谨慎的实验,非常注意照顾学生的兴趣,反对缩短他们愉快的童年,反对将小学大纲生搬硬套下放到幼儿园来实行。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组织各种活动,如早操、散步、游戏、锻炼以及在大班上专门的体育课等。
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学校是实施普通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和青年进行教育的统一的、劳动的综合技术学校。
在保持普通教育各阶段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地区条件分别开设四、九和十一年制的学校。初等学校四年,6岁入学,10岁结业;不完全中学九年,15岁结业,获得不完全中等教育,基本上完成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劳动训练的任务,九年制学校是获得普通中等教育和通过各种渠道接受职业教育的基础;完全中学十一年(在不用俄语进行教学的少数民族学校,修业期限为十二年),毕业后可获得中等教育证书,有资格升入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也可直接就业。成绩优秀的中等学校毕业生可获得金质或银质奖章。
据统计,年,在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中,60%升入完全中学,10%进中等专业学校,20%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余的直接就业;在完全中学毕业生中,17%进高等学校,17%进中等专业学校,其余的进职业技术学校或直接就业。
除了一般的普通教育学校外,还开设:
深入学习某门学科的学校。例如,数学学校、物理学校、外语学校和艺术学校等。这类学校只有高年级,每班人数很少,一般为10-15人。除了学习一般中学课程外,重点科目的教学大纲是特定的,知识范围既广又深。
例如,西伯利亚物理数学学校的物理数学课教学大纲的内容相当于普通学校的三倍。这种学校的师资条件、教学设备比普通学校优越,常聘请高等学校教授和科学院院士为学生上课。学生大部分是各种学科竞赛的优胜者,学生的升学率很高,淘汰率也很高。
延长学日学校。这是为照顾学生家长白天上班无法照顾自己孩子而开设的学校。上午同普通学校一样上课,学校供应午饭,下午在教师照管下做作业,进行课外活动,组织参观和旅行等。家长只需负担部分膳费。
寄宿学校。这是年教育改革时兴办起来的。开始招收的是孤儿、半孤儿,以及父母忙于工作、家庭缺少必要教育条件的儿童;后来逐渐扩大,招收自愿在校寄宿的学生。儿童在寄宿学校的费用由家长负担,收费标准根据家长的工资确定。子女多的、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受到照顾。
特殊学校。这是为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的(聋哑、盲、视力特差或智力落后)儿童设立的专门学校。根据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生除接受普通教育外,还进行职业训练。这类学校大多数是寄宿学校,费用由国家负担。
夜间制(轮班制)和函授制普通教育学校。这是为在职的工农青年开设的学校,使他们能不脱产接受中等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现在这类学校有1,多所。年在校学生有万,毕业生达万,占中学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职业技术教育
苏联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由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受苏联部长会议国家职业技术指导委员会领导,而不归教育部管辖。
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入学者的不同教育程度,相应设立不同修业期限、不同形式和不同职业的班组。九年制学校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者,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毕业后获得一种职业,同时受完普通中等教育。十一年制学校毕业生也可升入中等技术学校相应的班组学习,年限不超过一年,毕业后可获得较高的职业资格或掌握较复杂的职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熟练工人。
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4,所,学生万,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划分1,多种专业。年《改革普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普通教育,缩小与普通中学的差距,最近几年将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九年制学校毕业生将增加一倍。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普通教育占总时数的40%,专业教育占20%,生产训练占40%。普通教育课程与普通中学日间制所授的课程相同,只是地理课和生物课课时有所减少,外语是选修课。低年级生产教学课在校内进行,高年级的生产教学课在校外作为基地的企业单位进行。生产教学所得报酬三分之一归学生,其余留作学校基金。毕业时,学生要进行普通教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考试,另外,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及格者,由学校发给中学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鉴定。
中等专业教育
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有中等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负责培养生产中基层环节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高级专家的助手。它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
苏联现设有工业(采矿、冶金、石油等)、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化学、经济等中等专业学校,师范、医学、音乐、艺术、戏剧等专科学校,法律、文教、教练等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归高等和中等教育部领导。它设日间制、夜间制和函授制三种形式。
中等专业学校招收九年制毕业生,修业四至五年,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受完普通中等教育。如招收十一年制中学毕业生,则修业期为二至三年;夜校和函授一般延长一年。近年来,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年,有4,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4,51万人,设置多种专业。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由大学、学院、专科院校以及按规定属于高等学校的其他学校实施。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高度熟练的专家。
高等学校采用日间教学(脱产学习)、夜间教学和函授教学(不脱产学习)三种形式。后两种在苏联高等教育体系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毕业生和日间制教学的毕业生同等水平,同等待遇。夜间教学和函授教学,也是苏联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按其专业可以分为:综合大学、高等工业院校、高等农业院校、专业性的高等院校等。
综合大学是高教系统中的核心力量,师资力量强,设备好,经费充足,国家很重视。在苏联,作为教学、科研和教学法指导中心的综合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师资的基地,也是普及和宣传科学的中心。以前大学的毕业生多数输送到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和文化教育部门工作;现在开始直接输送到国民经济部门和国家机关了。
年,苏联有综合大学67所,学生近60万人,设有个专业,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每年有近10万名毕业生,占高等学校毕业生数的12.3%。
高等工业院校,主要培养苏联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干部。在高等工业院校中,工业大学居于首位,分布在全国61个城市及地区,是多系科的,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工业大学的性质逐渐接近综合大学,有一种正在加强的趋势。
专业性的高等院校,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某一部门或相近部门培养干部,如建筑工程学院、矿业学院、交通学院、化工学院、冶金学院和造船学院等。这些学院里集中了几个类似的专业,具有形成相应的科技专业方向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工业、技术科学的发展,很多高等专业院校显示了综合化的趋势,增加了专业的数量。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调整专业和放宽培养目标等。五十年代,高等院校有专业多种;后来调整为多种;六、七十年代,又增加了一些;现总共有多种专业。近几年又建立了自动化系统、微机处理、激光技术、热技术动力、粉末冶金、喷涂、遗传工程和微生物学等新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培养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专家,要求这些专家掌握马列主义方法论,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了解本部门的条件和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国民经济提出的任务。
为此,制定了各专业的业务标准,规定了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详细、具体、有科学依据地确定了大学生的规格。
现在,苏联高等院校有51.5万名教师,其中10万名专门从事科研,其他41.5万名既从事科研又从事教学。在这些教师中,有博士和教授称号的2万名,副博士和副教授称号的20万名。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研究生部,全苏有9.8万名研究生,其中在高校学习的有5.8万名。高校也留本科生当助教,但必须通过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副博士后才能晋升为讲师。
师范教育
中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大学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幼儿教育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和九年制学校的音乐、体育、图画和制图教师。招收九年制学校毕业生,修业三年,同时授以完全中等教育;招收十一年制毕业生,修业一年,授以专业教育。年,全苏有中等师范学校所,学生30万人。
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和有一定工龄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培养掌握单科(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外语等)的教师,修业期为四年;掌握两门专业的修业期为五年。现在,许多师范学院设初等教育系,培养小学师资,修业期也是四年。
苏联不断提高师资的专业修养和文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小学师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在初中以上任课的教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81%。
近年来,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普通中学劳动教学的加强,除了在高等工业院校和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教育系培养劳动教学师资外,从年起,还单独开办了工程师范学院。
据统计,年,全苏共有高等师范院校所,学生82万人(其中日间制学生46万人,不脱产的学生36万人),设有18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