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工作“五个一批”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发展生产的关键在技术。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户人的建档立卡户中,因缺乏技术致贫户人,占比84.57%。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红河县大抓技能培训,成效正日益凸显。
种田也有技术交流会
初冬时节,在红河县迤萨镇小河村委会,一场趣味十足的“最美*瓜”比赛正在上演。傣家汉子白金荣也把自家种的最好的*瓜拿出来参赛。
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多亏*委*府常常举办的种植技术交流会,让咱老百姓掌握了科学种田的方式,现如今田里的蔬菜越种越得心应手,获得一等奖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白金荣说。
就在两个月前,白金荣等多户农户刚刚受到了一场种植技能交流培训。
小河村委会位于红河县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区,这里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等资源充足,非常适合发展冬季农业。但在过去,村民对种什么、如何种等比较盲目,生产效率低,村民并不富裕。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红河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多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村民进行科学种养培训。几年下来,小河村委会由以前单一的水稻、水果种植逐步变为冬早蔬菜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如今,小河村委会户村民有户种植冬早蔬菜,日产量超过30吨,每天总收入9万余元。
“前些年只知道埋头苦干,总想着干得多就能收入多。这几年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种田也是门大学问,没有技术是行不通的。有了技术后,光种*瓜就收入20多万元。”白金荣感慨地说。
手工艺品要传承更要创新
在红河县,竹桌、竹椅、竹箩等竹制品在生产生活中运用频繁。甲寅镇龙普村的竹编技艺有年的历史,曾创下年销量3万件的记录,是当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竹编制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解决村民收益难问题,云南山野竹藤有限公司竹编工艺大师近日再次来到龙普村开展技能培训。50多位传统竹编老艺人现场学会了果篮、竹饭盒、TCL电子外包装篮、糖果盒、饼茶盒等制作方法,新学了内外走边编织法,双层编织法、米形穿花法、多样花型编织法、六角形穿花法和花纹变换等现代编织法。
“老艺人的编织功底都十分扎实,稍稍改进就能织出更多适应现代需求的产品。工艺品可以直接卖到公司,完全解决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云南山野竹藤有限公司培训老师邢开杰说。
在红河县乐育镇大兴寨村,传统手工艺“彝族刺绣”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但在当地多次组织的培训下,绣娘发展到50多人,刺绣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目前,大兴寨村已成立了尼苏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在刺绣传统工艺的同时,还绣出了手机套、钱包、双肩包等富有时尚现代气息的刺绣品,并先后7次参加深圳、上海以及省内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合作社目前有建档立卡户23户,都是无法外出务工的彝族妇女。有了一份手艺,就又增加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大兴寨村彝族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白小柏说。
技能培训百花齐放
就在今年8月,红河县“红河嫂”第八期美容师技能培训班开班了。培训为期7天,邀请了红河州大拇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老师进行全程授课,参训学员50人。从6月至8月,各类技能培训班就办了8期,培训内容包含“育婴”“家居清洁”“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茶艺”“保育员”等多个领域,受益群众超过名。
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培训让我在家门口获得专业知识技能,拓宽了未来的发展道路”学员李梅说。
云南红河县技能培训筑牢脱贫根基供图
此外,养殖、劳务经纪、电子商务、商务礼仪、特色民居建筑、电焊等14个种类的培训分别按群众的需求适时举行。
截至今年11月,红河县累计投入各类培训资金余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期,覆盖群众人。
云南网通讯员何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