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
全国两会报道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当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于原贫困地区儿童而言,高质量的早期关爱与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其摆脱不利条件。
3月5日,记者从湖南省*协获悉,部分住湘全国*协委员拟在全国*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一份建议,呼吁加快构建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由财*部、教育部统筹,加大原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央、省级新增教育经费应向原贫困地区农村倾斜。率先在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并逐步扩大免费学前教育范围,力争“十四五”末覆盖全部原贫困地区农村。将原贫困地区农村在园幼儿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给予营养改善补助。
这份联名建议称,整体来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在原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偏远山区学前儿童上学远、上学贵,甚至无园可上。以湖南为例,年,原51个国、省级贫困县共有行*村个,幼儿园只有所,约61%的行*村没有幼儿园。特别是11个原深度贫困县,个行*村,只有所幼儿园,近65%的行*村没有幼儿园。二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原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师生比高达1:30,大大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加上条件相对艰苦,师资流动性较大,力量进一步弱化。三是投入乏力。原贫困地区县级财*基本上是吃饭财*,无力承担学前教育发展所需经费。一些县市除保障在编幼师工资和幼儿资助经费外,几乎没有其他投入。四是基础设施滞后。原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有些是农村小学增设,办园场所、设施设备不独立。有些是农村闲置校舍改建,设施设备短缺。还有部分是租用私人民房开办,存在安全隐患。五是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部分原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未经专业学习和培训,教学水平不高,或是未按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大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该建议还提出,要送教入村,补齐原偏远贫困山区“最短板”,对学前教育服务尚未覆盖、生源达到一定规模的原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建议请教育部牵头,按照保基本、重实效、促公平的原则,一个行*村布局1所幼儿园,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校舍方面,可考虑对村集体闲置房屋(如村部)或闲置校舍等,加以改造利用。师资方面,由县*府统一组织招聘志愿者,志愿者可优先考虑本村或本乡镇人员,结合当地收入标准发放补助,或在村委会增设“幼儿教育专干”专门负责幼儿教学。保育方面,提供中餐、午休的山村幼儿园,可由幼儿家长轮流值日负责。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