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晚上,朋友来我家玩,虽然很想加入他们,但老母亲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哄娃睡觉。
如果哄到橙子睡着,估计朋友就到了回家的时间了。于是我和橙子商量,她带着她的玩具娃娃们在床上做游戏,做完游戏累了就和它们一起睡觉,我就在外面客厅,她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喊我。橙子愉快地答应了。
等到朋友离开,我进去查看橙子时,她像一只青蛙一样趴在被子上,睡着了。八个小玩偶整整齐齐地躺在我的枕头上,一排四个,排成两排。玩偶们脚对着脚,身上还盖着一个购物袋做小被子。
一瞬间,我有点感动。橙子不过才三岁半,可是她已经能够自得其乐,从这个广大的世界获取慰藉了,她的想象力带着她在真实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之间来去自如。她和这群娃娃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在她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母亲、一个老师、一个玩伴,她的想象力决定了一切。
养育孩子的辛苦在这一瞬间得到释放,这就是我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啊,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能够自己创造快乐的孩子。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中川李枝子说过:“孩子与生俱来的宝贵的想象力,会因为养育方式的不同而变得丰富或贫瘠。”
在橙子长成她自己模样的背后,是几柜子的绘本,和我们两年以来,每晚讲五本故事书的陪伴。周末晚上的这一幕,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了。
如果说橙子一个人不具有代表性,那么中川李枝子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在保育园(托儿所)中做了17年保育员观察到的孩子们在遇见书后的成长,就更有说服力了。
在中川李枝子小的时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历战火的时期。她跟着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四处逃难,颠沛流离之下,她经常想象自己是一个长发公主,而她最希望的就是能够躲在森里深处的塔里,让女巫每天送来食物和书本。她只要每天读书就可以了,她说:“就算王子到来,我也不会动摇。”
在年到年之间,中川李枝子在一家保育园里工作,她陪伴着60名孩子长大,绘本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玩具之一。中川李枝子说:“保育员的本领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保持新股的状态,这也是保育工作的乐趣所在。书和绘本在此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在《当孩子遇见书》这本书中,她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这本书虽然成书于年,但中川李枝子对绘本和教育孩子的见解,在现在读来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02
中川李枝子说是绘本给保育园的孩子带来了快乐,那绘本到底有哪些好处?
提供高质量的玩耍时间
相比于孩子每天看电视,模仿电视情节那样追追打打,绘本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玩耍。
中川李枝子介绍,在保育园中,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叫“我是乔治”,其他孩子就会模仿《好奇的乔治》这本绘本中的情节,扮演老爷爷、饲养员、厨师、护士等各种角色。如果孩子想要转变角色,变身森林里的老奶奶,那另一本绘本的故事情节就会在保育园中上演。
孩子们很多时候不会拘泥于人数的多少,一个人饰演三个角色不在话下,三个人同时饰演一个角色也不是问题。有时候演着演着跑题了,孩子们也能将情节演绎得很好。
这样的玩耍时间,显然比孩子呆坐在电视机前,被动接受电视情节要有趣得多,因为孩子们是自己在演绎故事、改编故事、创造故事。
帮助孩子强大的内心
什么是强大的内心呢?我想应该是遇到事情不慌张,遇到挫折不后退,遇到失败不被打倒吧。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将来能够应对复杂的世界。但是,就像中川李枝子说的那样,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不断用言语煽动就会强大起来,说到底,他们必须要靠自身的力量去踏实地锻炼。
可是孩子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呢?绘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绘本中的一个一个故事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旁观的机会。像《一只蓝眼睛的猫》这本绘本中,小猫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遇到了很多倒霉事,可是它总是会给自己打气说:“什么?这点算什么?”这只小猫就拥有强大的内心。
中川李枝子他们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就是这本叫做《一只蓝眼睛的猫》的绘本了。孩子们总是会因为小猫遇到困难而焦急,当它为自己打气、战胜困难时,又跟着它一起长叹一口气。
有了这本绘本,似乎没必要再跟孩子们解释什么叫做“强大的内心”了,从绘本中,孩子们已经将这个过程演习了一遍。
获得心灵相通的快乐
在中川李枝子待的保育园中,有大孩子,有小孩子,她的儿子还只有一岁多的时候,也跟着她一起待在保育园里。在玩游戏的时候,大孩子玩大孩子的,小孩子玩小孩子的,可是轮到讲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围坐在老师的身边,不分年龄,听到好笑的地方,大家都一起哈哈大笑,听到紧张的地方,大家都小脸紧绷,不出一声。
想想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不论大小,吸引一群孩子来听呢?因为绘本带来的快乐,是心灵相通的快乐,甚至连大人也能够从中获得慰藉。
在《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这本绘本中,我也获得过心灵的启示。看着两个小男孩距离大钻石近在咫尺,却不停地转换方向,我也一再告诫自己要坚持,再坚持一下。
提升父母的陪伴质量
绘本最大的好处是提升父母陪伴的质量。中川李枝子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女孩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因为妈妈白天需要工作,她很小的时候白天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小女孩虽然觉得孤单,但一点都不觉得时间难熬,因为她知道晚上妈妈回来,会给她读书讲故事,她可以坐在妈妈的腿上享受亲密的时光。这短短的时间,能将小女孩一天积累的负能量全部消解。
是绘本让父母和孩子的连接更加亲密。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时间,是愉快和享受的时间,而在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受到了影响,获得了成长,则是这段宝贵时光的附加值。
03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我当然知道读绘本好,可是我该具体怎么选书,怎么读书呢?关于选书和读书,《当孩子遇见书》中,中川李枝子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怎么选书
选书的总的原则是要选孩子不容易厌倦,能够长久地读下去的绘本。具体来说,有下面两个原则:
第一,先从简单易懂的绘本开始,然后再转成经典绘本。朋友曾经送过我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我也给孩子买过《青蛙和蟾蜍》,但这些经典绘本都被我束之高阁。为什么?因为孩子看不懂啊,橙子对这些情节较为复杂的绘本,橙子一开始完全没有兴趣,看一看就不想看了。简单易懂的绘本才能让孩子有获得感和胜任感,也就是他们能听得懂,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
什么是兴趣呢?无非就是孩子听得懂,再加上持续的坚持。到现在,我再拿出复杂的绘本时,她已经能够听出其中的味道了,比如本来是要给7岁孩子读的《神探狗狗》,她缠着爸爸已经讲完整整四本了。
第二,先从身边亲近的素材开始,再带孩子进入未知的世界。2岁前的宝宝们为什么对《小熊宝宝》系列,《我爸爸》《我妈妈》感兴趣,而且一般人推荐也都是推荐这些绘本呢?因为这是孩子身边最熟悉的素材,自己的吃喝睡、屎尿屁,还有每天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有当他们都了解了这些身边的素材,他们才会有兴趣进入未知的、想象的世界,甚至是严肃的科普世界。
怎么读书
那买回来的书要怎么读呢?要不要给孩子做延伸呢?中川李枝子也给出了答案。
很多绘本除了故事有趣,还会包含特定的主题,比如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良好的习惯养成、品质的培养、保护大自然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会探讨哲学,像《巨人的时间》探讨的就是时间的快与慢。那我们要不要将这些潜藏的深意一一告诉孩子呢?如果不告诉孩子,那这本绘本的功效在哪里呢?
其实,功效二字就显现出来父母迫切的心情,总希望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读绘本是有目的的,孩子要从中学到知识;玩乐高是有目的的,孩子要练习专注力、培养空间架构能力;看动画片要选英语,孩子觉得开心放松还不够,一定要磨耳朵、借机学一门语言。
中川李枝子认为,绘本说到底是为了眼前的孩子存在的,只要孩子是在最开心的状态下看它就足够了,至于作者是怎么想的,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和孩子都没有关系。如果妈妈们在给孩子讲绘本时掺杂了过多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一心只期待效果或者感动,那么绘本本身的快乐与有趣就会变弱。说不定,在孩子心里什么都没留下。
关于给孩子读绘本,父母们往往还有两个困扰:
第一,孩子总是重复读一本绘本。重复读一本书对于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父母们觉得都讲烂了,但孩子仍然深陷其中,这是因为啊,冲向新鲜、稀奇的东西都是成为大人以后的事,在幼儿时期,看习惯的、用习惯的东西才更好。我们没必要急急忙忙地给孩子塞很多书看,有四百本书、有一千本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思考、品鉴、体会已经看过的书。
新东西有新东西的好,但旧东西也有旧东西的况味,父母们不必着急,跟随者孩子的步伐读书就好了。现在的社会已经太快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大可慢一点。
第二,孩子读书时总是不安心。具体表现在,父母还在读前一页,他们就想翻到后一页,或者是不停地提问题、打岔,让故事进行不下去;再或者是一本书读到一半就被孩子抢走,他要换另一本书接着读。
这些行为是不是代表孩子不爱读书呢?当然不是,这些行为不都是代表孩子爱读书吗?孩子急着想知道后面的情节,孩子想和父母讨论书中的情节,孩子表现出对书的喜爱。只要这些绘本父母觉得好、觉得有趣,那不必担心,孩子也会喜欢的。我们只需要选出孩子喜欢的,然后静静等待就好了。
04
中川李枝子说,有孩子,才会有绘本。有了绘本,孩子就会开心,因为孩子开心,所以给他绘本。
养育一个孩子很难,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最终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更难,但或许,有了书和绘本,在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多了很多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