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网讯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四大原则。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象,本报特邀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校外幼小衔接辅导班要不要报
每到6月,幼儿园门口都会有一批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左手拿着宣传材料发给家长、右手拿着玩具送给幼儿。不少幼儿园教师告诉记者,幼儿园大班的入学人数经常骤减,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学习,他们认为在幼儿园上学是“浪费时间”。
早在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禁止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但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到小学跟不上”,从而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厌学,“鸡娃”现象从幼儿园便开始,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到底是否需要参加校外幼小衔接的辅导班?
“完全没有必要”。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师张文瑄认为,幼儿上小学之前确实需要有点“基础”,这个“基础”是指幼儿会写自己的姓名、知道父母的电话号码、能简单回答教师的问题、知道自己要成为小学生、知道课堂上要坐端正、回家需要多阅读等。这些是家长们需要给孩子强调的。“说到底,父母的质量陪伴胜过超前学习、胜过报各种培训班”。张文瑄建议,可以给幼儿购买一些识字卡片,结合图片、生活实际让幼儿认识字或词,不需要强制教育。日常的简单对话、讲故事、做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同时,张文瑄认为,可以根据情况给幼儿报兴趣班。给幼儿培养一个到两个爱好是很重要的,比如画画、象棋、轮滑,多参加体育锻炼等,根据幼儿的特长,结合幼儿的兴趣,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陪伴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这些艺术爱好。如果父母工作较忙,孩子又有学的欲望,可以就近报一些艺术类的兴趣班。
“如果提前学习小学知识,那是一个大忌。”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副校长杨韧认为,如果提前学了,会导致幼儿上学之后因为学过,一知半解而上课不懂装懂,或者是无法专注地学习,影响幼儿专注力的提升。
“大部分幼小衔接培训机构会超前进行书写、拼音、算术等机械训练。”合肥市惠民新村幼儿园园长赵巧艳告诉记者:“三岁至六岁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完全,简单粗暴的训斥和呆板枯燥的说理会导致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焦虑与恐惧。上小学后,幼小衔接班里的幼儿由于超前学习,可能暂时会表现得很轻松,但有相关人士做过调查,不提前做学习训练的幼儿,从二年级开始会渐入佳境,学习兴趣和专注度更加持久。”
在赵巧艳看来,正确的幼小衔接并不只局限于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能用小学化的知识技能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不应该把幼小衔接窄化为“超前学”,更不能等同为多报几个培训班。
衔什么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衔接,是幼儿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的过渡。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幼儿在校园生活适应性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幼小衔接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