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在百年之前,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者在俄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将其更名为“苏联”。借此机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中国的有识之士传到国内,越来越多的革命者受到了其深远影响,并促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苏联方面也曾派遣过不少专家前往中国援助共产党,为日后的发展作出指导作用。
久而久之,中苏之间的关系日渐交好,不少党员干部选择到苏联的高校进修,甚至还将他们的子女也送到那里读书生活,感受一下浓厚的革命氛围。身为党内领导干部,刘少奇也曾将儿女留在苏联接受教育,其中包括他的儿子刘允斌。后来刘允斌选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的后人则在苏联与当地的女性组成家庭,为刘少奇生下了一个混血的曾孙女刘丽达。
01
刘允斌,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他是刘少奇的长子,从小便被父亲送到老家湖南宁乡长大。在刘允斌的印象中,他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童年的生活也是十分艰苦,同时这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年龄稍大些后,刘允斌便被刘少奇接到了延安生活,然而这次他依然不能陪伴在父亲的左右,被安排到了保育院内学习生活。次年,党内领导干部纷纷将子女们送到苏联,那里不仅拥有较为安全的生活环境,还有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待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孩子们将会是建设国家的顶尖人才。
年,刘允斌来到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学院学习,短短一年时间他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他的父亲刘少奇很是欣慰。多年后,刘允斌先后来到莫斯科钢铁学院、莫斯科大学学习先进知识,他时刻牢记着临行前父亲对自己的嘱咐,一直等待着报效祖国的时机。与此同时,刘允斌还和一位名叫玛拉的苏联女子结为夫妻,二人养育了一儿一女,分别为他们取名“阿廖沙”和“索妮娅”。
02
婚后的刘允斌依然没有打消回归祖国的念头,可妻子死活不肯离开自己的家乡跟丈夫回到中国,无奈之下刘允斌只身一人回到祖国,将自己的妻儿留在苏联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允斌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儿子阿廖沙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和祖国,母亲也将刘允斌当年为他取的中文名字“刘维宁”告诉了儿子,进一步激发他回国的强烈愿望。由于工作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刘维宁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直到晚年时期他才抽出时间来到广州定居,决定实现自己“落叶归根”的愿望。
彼时的刘维宁在苏联还有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刘丽达,与父亲一样对中国怀着不一样的情感。从她出生起,父亲便无时无刻地不在向她讲述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对这片神秘的土地产生了好奇。
完成自己大学的学业后,刘丽达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中国生活,得知此事后的刘少奇家人与刘维宁父女取得了联系,决定为他们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但刘丽达拒绝了刘少奇家人的帮助,决定靠自己的努力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03
在求职之路上,刘丽达首先便吃了语言的亏,由于从小便生活在俄语环境下,她的中文水平出奇地差,就连日常交流也是一件难事。而在中国国内,懂得俄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可想而知刘丽达在工作初期的生活是有多么困难。
不过作为刘少奇的曾孙女,刘丽达继承了祖辈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来补习自己的中文知识,甚至还特意报了培训班,在老师的指点下她的中文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经过长期工作之后,经验丰富、外貌出众的混血美女刘丽达受到了许多工作单位的青睐,而她却选择了到央视担任俄语类主持人,为中俄友好关系作出自己的努力。工作一段时间后,刘丽达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俄罗斯,毕竟那里才是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
回到俄罗斯的刘丽达没有忘记这些年自己在中国受到的友好对待,她一直致力于提高中俄之间友好关系,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两国之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结语
如今刘丽达成为了亚洲企业家联盟主席,就职期间多次参与过中俄会议以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这位金发碧眼的混血美女对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视、热情,她的所作所为也受到了两国人民的一致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