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执掌者的最大能耐似乎就是撒币。使劲印钞,漫天撒币,这总统就妥了。尤其是每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印钱是不二法门。从“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到年次贷危机的小布什,再到特朗普、拜登,概莫能外。
印钱是容易上瘾的,而且一旦染上这种恶习,绝难戒除。历史地看,经济刺激还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所以,山姆不由自主地对印钞刺激经济陷入了一种执拗模式,除此之外,不寻他方。但是,随着瘾性越来越大,撒币拯救经济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现在,美国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药不能停”。刺激规模一桩比一桩吓人,救助范围越来越大——钱给谁不是高兴啊,那就撒呗。
但明眼人都知道,几轮经济刺激法案玩下来,经济没见起色,“刺激”倒是挺刺激。早该掉头的美股,像吃了蓝色小颗粒似的,违反一切经济规律逆势上涨,岳云鹏二表哥比尔黄天真地做空了美股,结果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刺激”。说实话,除了金融,美国的实体经济真得不咋行,这么“补”下去,早晚得上火。
就这一轮3万亿美元的大动作来说,拜登的算盘打得还是不错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着重解决美国国内道路桥梁重建、乡村地区网络宽带拓宽等基础建设改革问题;二是儿童保育措施和医疗保健补贴等问题。二者合起来,就是基建大刺激。
这个基建方案,有几个看点。一个是“重建”。二是“新技术”。三是“真正的投资”。
“重建”意味着,以前的有些东西是要推倒重来的,有些是要“补历史欠账”的。比如美国破旧的公路系统,小修小补已经满足不了使用了;比如朝令夕改、过家家似的医保法案,能不能达成一致还很难说;比如没有网络信号的乡村,有必要学中国搞个“村村通工程”……
“新技术”,重点说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几个领域。这不是我国早就说过了的“新基建”嘛!学会抄作业,也算是白宫的一个进步吧!实话实说,在高科技方面美国虽然比我国好,但是有些领域差距已经相当小了,有些领域甚至我国已经反超。潘建伟院士领导的量子技术,目前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成像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在底层的理论、算法上差一点,但在应用研究比美国更好。而且,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实际上,美国有着良好的高科技投融资机制,从天使投资到IPO上市,只要技术够先进、前景够广阔,有足够多的钱来投资,白宫的扶持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远远谈不上雪中送炭。
“真正的投资”,这算是拜登变相承认了,之前的亿、1.4万亿、1.9万亿的刺激法案,其实不是“真正的投资”。这老头儿,瞎说什么大实话!——“印钞到户”的撒钱,当然算不上“真正的投资”,那只是把危机向后推延的苟且之术而已。
所以,力度空前,噱头十足的“3万亿方案”,看上去虽然唬人,但行哥认为,如今的美国经济实则已经“虚不胜补”,3万亿美金的剂量,犹如一锅“十全大补汤”,喝下去轻则跑肚拉稀,重则头晕脑胀。为何?
一、美国基建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你知道吗?拜登出台3万亿刺激法案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比我们多三倍”。想想挺可笑,一个发达国家,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早就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积累期,各种基建应该杠杠的,平常只需小修小补就行了,为啥下这么大血本搞刺激?
其实,美国的基建水平根本达不到想象中的水平。比如公路,我们一直诟病中国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传说中美国的高速公路不但又宽又平,还不收费,随便跑——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中,偶尔还能有个艳遇啥的。
但美国的高速公路,是相当“朴素”的,道路中间一定没有绿化带,道路两侧顶多只是简易的护栏,夜晚没有通明的路灯,也没有警示的荧光纸,更别说紧急停车带了。而且,美国高速公路的路面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平整形象,往往都有很明显的补丁。
还有美国的网络设施,在城市没什么问题,顶多就是有时候网速慢点。可是你如果在公路上开车开到乡村,那就看人品了。美国的网络信号并不像我国的“村村通”工程那样,简直就是送福利、做慈善的价格通到偏远的村子里。在美国,利润在哪里,私营电信公司的网络就能延伸到哪里,除此之外,免谈。
在我国贵州仡佬乡的一个偏远小村子,有两个通信基站,运营商投入了一百多万才建成,但每个月收取的费用只有元钱,不够维护费。这样的情景,绝对不会出现在美国。有的人可能会说,拜登的3万亿是公家的钱,难道不会像我们这样,为底层的百姓多谋点福利吗?
你可知道,公家的钱,最后也要着落在私营公司来建设这些工程,这些私营公司的老板们,谁愿意干赔本的买卖?再者,从根儿上说,美国政府也没打算为穷人弄这些东西——有钱直接发给穷人,还能落个好名声,赚几张选票呢!你修路架桥建基站,有人会跟你说声谢谢吗?屁股决定脑袋,此言极是。
美国在通信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了。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共万座4G基站中的万座,美国只有30万座。年,我国建成了71.8万座5G基站,相当于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为了加快5G的建设进度,三大运营商投入了亿,这些钱中国移动一年的净利润还要多;与中国电信在年的净利润相比,几乎达到了电信利润的九倍。拜登不是也要建设新基建吗?这个投资力度、建设进度摆在这里,你学得来吗?
之所以对通信网络建设写了这么多,是因为通信在未来的“新基建”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通信,未来就是公路、铁路、自来水这样的必要基础设施,什么量子科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新智造等等,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可惜,美国在通信领域早已拱手让出领导地位,今后再怎么追赶、围堵,都难以改变这个现实了。
还有曾经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医保。奥巴马在任上的时候,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促成了《平价医保法案》,特朗普上台后大笔一挥就给取消了。如今拜登想要恢复、改进平价医保法案,又要大费一些周章。
美国医保覆盖率远没想象中的高。作为后发国家,我国的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96.8%,获得报销人数比例达到91.1%。而宇宙大国的医保法案中,政府建立的社会医疗保险,仅有万人参与。有万低收入人群,靠医疗救助来获得医疗保障,有万人“裸保”。
在美国,真正的医保“主力”,是每年缴费超过1万美元的私人医疗保险,有1.55亿人参与。而在我国,农民一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仅仅为多元人民币,除了基本医疗之外,还有大病、慢性病保险,以及各种低收入人群、特殊保障人群的二次报销、优待政策,可以说,只要不是特大疾病,基本都是有保障的。
你身边的朋友,听说过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了?
二、美联储撒的币,都流向了华尔街
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其实是最喜欢经济下滑(危机)的。嗅觉灵敏的他们,一方面可以靠做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另一方面以“大不能倒”的堂皇理由,从白宫口袋里拿走大量的救助。
看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的股市上涨了多少,看看高盛们在撒币盛宴中赚了多少,你就会明白,所谓“刺激”、所谓“救助”,刺激的是金融大鳄的野心,救助的是超级富豪的钱包。穷人得到的千八百美元,不过就是买点汉堡热狗而已。除了能缓解底层穷人的拮据生活,对实体经济的帮助极其有限。
白宫三次发钞,少有流向实体经济的,反而是主要利好股市、房地产这类资产,价格蹭蹭蹭地往上涨,这也是比尔黄同学唱空美股的核心逻辑:靠印钞机撑起来的泡沫,就算不破,也要花上几年功夫消化。只可惜,他作为号手,第一个倒在了高盛们的联绞下。
撒币之初,经济学家们还在额手相庆,预言美国经济将出现“V型”复苏。不过,印钞机都快要崩了,也没看见“V型”复苏的身影。先是有点“W型”的意思,看着还行,但最近可是越来越接近“K型”了——金融向上嗨,实体向下衰,两者发展相互割裂。在疫情冲击下,美国大量实体企业宣告破产,而金融市场却逆势上涨,不断刷新历史峰值。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利率低至降无可降,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人们都会选择将其储存下来,而非用于投资和消费。此时一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已经起不到作用了,难怪这段时间美联储完全没有了任何动静,因为当下这种情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美国的经济刺激,正在陷入一种“眼镜蛇悖论”——这是印度人民发明的名词。在印度,眼镜蛇频频伤人,政府高价购蛇鼓励人们捉蛇灭灾,起初确实效果显著。但很快,眼镜蛇不够用了——为了持续获得高额报酬,人们开始养蛇卖给政府。政府识破后取消了购蛇政策,又导致人们将养殖的眼镜蛇弃之野外泛滥成灾,开始下一个捕蛇循环。
眼下的美国,正是陷入这样的悖论中。为了把经济拽出泥淖,不得已出台刺激法案,但刺激法案会豢养一大批“华尔街捕蛇者”,这些围猎政府刺激资金的“猎手”们,食金掠银已经成瘾,根本停不下来。一旦政府停止印钞,就会通过做空股市、债市制造经济危机的恐慌,以此要挟白宫继续发钱,直至更大的危机来临,谁都玩不动为止。
白宫政客们坚信,用于救济措施的支出将美国从“大衰退”中拯救出来。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真正的经济救助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抄作业啊!中国有现成的模板。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屡次出台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仅年就落实减税降费2.6万亿元。这些政策,其实远比美国式的发钱来得效果好。因为这样的政策能够精准地传达给实体企业,实现了靶向减负。
三、3万亿美刀听上去很牛叉,但比我国还差点意思
3万亿美元多吗,当然多。但一方面,放到基建领域未必够用,要知道基建可是十足的“吞金兽”;另一方面,在跑冒滴漏的管道中流过去,能剩下多少还是未知数。
况且,连拜登都知道,在基建领域,“中国投资是美国的三倍”。仅去年我国各省发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就超过1万个投资项目,总额34万亿元,按照目前汇率约合5.18万亿美元。不太多,也就仅仅相当于1.7个拜登的“3万亿计划”。从这方面看,敢跟“基建狂魔”叫板,振华也算是勇气可嘉了。
拜登所言“新技术投资”就是美版“新基建”,原版版权在我们这边。所谓“新基建”,指的是体现创新、绿色等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础设施建设。早在年3月,我国就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后来经过逐渐完善,形成了包含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教育、医疗、社保等七大领域基础设施。在看看拜登的3万亿,眼熟不眼熟?白宫这不是原样照抄嘛!
其实,我国在新基建上的投入以及未来的规划,绝不比美国少。比如在5G领域,未来5年我国将再投入亿美元。一旦5G应用到了爆发期,物联网应用、企业级应用将出现乘数效应,间接带动的投资将超5万亿。其他国家只能看看背影而已。说句粗话,吃P都赶不上热的。
这还仅仅是一个5G领域,新基建七大领域的投资额度,都小不了。按纸面规模来说,可能与美国的3万亿美元差不多。但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因素得考虑进去:第一,投一样多的钱,GDP占比不一样;第二,花一样多的钱,我们能干的活比美国多得多。
我国GDP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三左右,同样的投资额度,意味着我们的力度比美国要大三分之一。
同时,两国费效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比如高铁,我国高铁造价一般为每公里1.5亿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要翻一番达到每公里3亿元人民币。美国的加利福尼亚高铁项目第1阶段成本费用甚至达到了每公里造价0.94-1.18亿美元,合人民币6-7亿元,是我国高铁造价的5倍左右。这样的“价差”其实存在于各个领域。
你说,这样算下来,3万亿美元能干多少活?拜登拿什么跟中国拼“新基建”?
这还不算,这么多钱从哪里来,还没有定论。拜登的设想是靠加税来实现,增加税负,大幅增加对富人和企业征税,可是,这不就陷入另一个悖论了吗?——在经济陷入低迷的状况下,企业需要减税来“活下去”,加税是一个适得其反的措施。
这就像对一个病人说:你想好起来吗?输血就可以,但前提是你得先献血。
如今美国的实体企业,就像那个病人,乔县长要筹3万亿剿匪,黄四郎(华尔街)虎视眈眈等着从剿匪款里面抽成,这匪,你说剿还是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