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宋美龄民国第一夫人,一个走过三个世纪
TUhjnbcbe - 2025/7/28 20:54:00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baidianfengjiankang/m/4511.html

我惟一跟东方沾上边的就是我的脸孔。—早年留美时,宋美龄曾这样说。

然而……

01与基督教颇有渊源的家世

宋耀如出生在海南文昌,辗转来到了美国,在友人的帮助下,加入基督教并进入正规神学院学习;取得了神学学位后,其被美国南方卫理公派往中国传教。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传教的进展并不顺利,但宋耀如靠着印刷《圣经》,逐渐发迹,成为了上海较早的买办商人。

早已习惯“民有、民治、民享”社会氛围的宋耀如,对此时的旧中国深有感触,其坚信:封建专制救不了中国,唯有用民主、自由思想改造中国,化专制为自由,变君权为民权,才能改变旧中国任列强宰割的局面。

宋耀如

于是,宋耀如一方面将经营的大部分所得,用于支持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取代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另一方面宋耀如煞费苦心,将两人所生的六个子女都送往美国留学,接受新式教育。

为此,宋耀如选择了倪桂珍,组成信仰接近的家庭,一则因为倪桂珍的远祖是徐光启,曾出任明朝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其次倪桂珍毕业于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新式学堂。

韦尔斯利学院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宋美龄先是在上海中西女塾求学,而后于年,与姐姐宋庆龄一道,跟着姨夫来到了美国,就读于世界上第一所女子大学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接着转到了美国“七姐妹”之一的韦尔斯利学院,选修文学和哲学,并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杜兰学者”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希拉里和奥尔布赖特是该校一直津津乐道的三位杰出校友。

02风华正茂,绯闻层出不穷

中学时代的宋美龄,不仅聪明活泼,校友回忆其常常不好好走楼梯,而是顺着楼梯把手滑下;而且宋美龄还调皮善辩,因此其又被称为是“班上最喧闹、最会吹牛的一个”;进入以“注重人文教育,培养优雅气质”的维尔斯里学院后,更散发了宋美龄的迷人魅力,自然不乏众多追求者以及心仪之人,宋美龄与“闺蜜”米尔斯的通信中,提及了数人:

童年宋美龄

第一位是VanEivigh。宋美龄于年毕业后,跟随哥哥宋子文回国,在轮船上邂逅了VanEivigh,此人为荷兰和法国的混血,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在船上相处的十几天中,VanEivigh令到宋美龄神魂颠倒;以至于VanEivigh提出要娶宋美龄之时,宋美龄心动了。

然而这段还未开始的恋情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一则是母亲是一位非常传统而保守的基督徒,不愿意女儿嫁给外国人;其次父母也不愿只有19岁的女儿过早成婚。尽管VanEivigh仍执着,三番几次想见宋美龄,都被宋美龄父母阻止,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位是HK,其父是上海兵工厂的总办。这里要脑补一下上海兵工厂,其前身是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兵工企业;随着此后造船厂从制造局拆分出去,原来的江南制造局更名为“上海兵工厂”。

江南制造局

可见,HK家世是相当显赫,两人很可能在留美期间,互生情愫;宋美龄回国后,HK又再续前缘,展开攻势。只不过,此君没有眼力劲,在宋美龄姨夫牛尚周(生前是上海兵工厂秘书)因病去世之时,丝毫不顾及宋家的感受,向宋美龄提及其将接替牛尚周的职位,受到宋美龄姨妈倪桂金的责备;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HK还频繁给宋子文、宋蔼龄和孔祥熙写信,很明显有借助这桩婚姻,为自己的前途捞取政治筹码之嫌。渐渐地,宋美龄开始疏远HK。

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南京市长刘纪文和少帅张学良。一度传闻,刘、宋两人订立了婚约,传闻得到资深记者陆铿的证实;在与闺蜜米尔斯的通信中,宋美龄也提及了要订婚的人,很可能就是刘纪文。

张学良

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少帅张学良在上海第一次见到宋美龄,两人相互倾慕,少帅称宋“美若天仙”,而宋美龄则称张是“莱茵河畔的骑士”。晚年,少帅丝毫不顾及赵一荻在场,对学者王书君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西安事变后,少帅也多亏了宋美龄的庇护,才没遭到蒋委员长的毒手。

年的追求,终成眷属

那么,为何宋美龄又嫁给了蒋介石呢?在拒绝HK后,宋美龄又相继邂逅了Birnie以及一位已婚人士,还是受到家人的反对。如是者三,恋情几次三番受挫的宋美龄,一度自暴自弃,声称:

既然不能嫁给真正喜欢的人,要么我就不嫁人,要么我就为了名利嫁人。

直到年12月,蒋介石在广州遇见了宋美龄。蒋对宋可谓是一见倾心,旋而展开了长达5年的追求,其中一封情书中表露心声“所谓功业,宛如梦幻,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

宋子文

对此,宋家人基本持反对意见,宋母不赞成这桩婚事,认为是蒋不信耶稣基督,且结过婚;与宋母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宋庆龄;而掌管国民党财权的宋子文,则与蒋时有摩擦,也不赞成。

只有大姐宋霭龄看好蒋介石,认为彼时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未来必定是前途无量;于是,宋霭龄劝妹妹和刘纪文解除婚约,嫁给蒋介石。有了内应,蒋介石这边也不含糊:

先是逼迫原配毛福梅离婚后,又哀求陈洁如暂时远赴美国;接着在前往宋家求婚之前,于年9月28、29、30日连续三天,在上海《申报》刊登了: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以表明蒋介石是“单身”;答应宋母认真研读《圣经》,信奉基督。

蒋介石与宋美龄

如此,蒋介石终于打动了宋家,两人于年12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婚典礼先按基督教方式在宋宅进行,证婚人是近代基督教的领袖余日章;随后又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传统婚礼,证婚人是北大校长蔡元培。

婚礼宴请了多位社会各界名流,耗资30万元,次日《上海时报》报道说:“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

04为救夫婿,宁陷险境

在世人眼里,蒋宋的“世纪婚礼”,不过是掌握了军事力量的蒋介石,与掌握了财政、政治大权孔宋家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大家相互利用,各取所需,但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才改变了这一看法。

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消息传到南京,国民党内部迅速分为两派,以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宋子文、孔祥熙为主的主和派,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并准备轰炸西安。

对此,宋美龄严厉斥责主战派,认为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将会对介石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介石的生命又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接着宋美龄又积极奔走相告,相继拜访了冯玉祥、张治中以及召集黄埔系将领开会,表达了“在事变真相不明之前,不能轻举妄动,要冷静自持”,从而使得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有所顾忌,停止了轰炸行动。

端纳与宋美龄

稳定南京局势后,宋美龄先是让曾经担任过张学良私人顾问的端纳,先行飞往西安,了解张杨兵谏的来龙去脉,接着又不顾蒋介石,托人传来“万不可来西安”的口信,飞往西安。

前往“兵谏”中的西安城,宋美龄携带了一盒梅干菜、一把手枪。梅干菜是带给蒋介石吃的;而手枪则是一旦军队对其无礼,用来自我了结的。

宋美龄的到来,可以脑补蒋介石既惊又喜,一时间老泪纵横,相当感动的画面,也改变了其“余不回京,尔无论有何条件或主张,均不能谈”的强硬态度,加之中共的从中斡旋,最终使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避免了抗日战争之前,造成的国民党内部分裂。

宋家三姐妹

经此磨难,年曾强烈反对宋、蒋婚姻的宋庆龄,认为蒋宋之间的爱情得到了升华,其直言:

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地爱他,蒋也真心诚意地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糕。

05夫唱妇随,投身抗战

年“七七事变”后,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作为第一夫人的宋美龄,多次组织全国性的劳军活动,慰问浴血奋战的战士,提振前方将士的士气,同时撰写战场的新闻稿,向世界揭露小日本的罪行。

其中,两次在中途遇险,一次是在淞沪会战,宋美龄乘坐的车辆遭到小日本飞机袭击,车胎爆裂失控,冲进水沟,导致宋美龄断了肋骨;另一次是在武汉会战,蒋宋的行迹泄露,遭到小日本飞机的轰炸,卫兵全部阵亡,虽然蒋宋没有受伤,但宋美龄却被震昏过去。

尽管如此,宋美龄没有被小日本的嚣张气焰吓到,一如既往投身抗战时期的民生事业,其与邓颖超等人积极筹建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和救助了近3万名孤儿,后出任遗族学校董事会主席。

遗族学校学生

遗族学校的前身是南京孤儿院,中山先生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辛亥革命中的烈士子女和因战争失去亲人的孤儿。宋美龄在遗族学校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并亲自参与校务管理;根据台湾出版的《遗族校友通讯》统计,遗族学校的毕业生留美,获得博士学位的多达50人。

此外,宋美龄还不断出入保育院、妇女干训班、医院、寒衣缝制所,筹办了27个妇女识字训练班;但要说其对抗战最大的贡献,恐怕还要数访美,争取到了美国的援助。

遗族学校

当时,美国的外交是重欧轻亚,对于中国独自抵抗小日本的侵略,可谓熟视无睹。年,罗斯福两次亲笔写信,邀请宋美龄访美;随后宋美龄代表蒋委员长赴美访问,顺便治病。访美期间,蒋介石给宋美龄访美,定下了三原则:

切不可使听者有训示之感,亦不宜有请求之意,只以友邦地位陈述意见;应使听众能转移其目光,留心于太平洋问题之重要;认定日本为中美两国共同之敌人,非打击不可。在此三原则之下,深谙西方文化背景的宋美龄,在访美期间的7次公开演讲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的魅力,增进了美国朝野对于中国了解的基础上,不仅成功推动了美国对华的军事援助以及美国各界的对华募捐,而且最终促成了美国国会废除了《排华法》。

陈纳德飞虎队

另外,宋美龄还慧眼识真,早在年便聘请了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担任中国空军总教官,此人眼光超前,是当时极少数认识到空军战略价值的人,其组建的“飞虎队”在对日作战中,共击落敌机架。陈纳德本人因此,也被美国人认为是二战中的亚洲英雄。

06结语

所谓人无完人,宋美龄的一些行为,令到其正面形象打了一点折扣,如访美期间,当罗斯福夫人问道如何处置罢工领袖时,宋美龄做出了抹脖子的动作,令到罗斯福夫人大吃一惊;上述的一些举措,多少有点作秀的成分;还有其尽力维护孔宋家族的利益,从而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但总的来说是,瑕不掩瑜。

在国内,宋美龄尽力维持着这个近代多灾多难的国家,提振士气;在国外,为成为孤岛的中国,争取来了外援。最终,万众一心,打败小日本,结束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年,宋美龄逝世,时任政协主席贾庆林,高度评价其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功绩。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美龄民国第一夫人,一个走过三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