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五项主要举措,其一就是“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共同做好衔接工作。幼儿园要认真学习、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文件,练好内功,做好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入学准备的良好氛围。
练好内功,做好衔接准备
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入学准备教育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认真学习、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把三年的工作做好,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快乐,更要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对孩子润物无声的影响或许会超过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倍加珍惜自己的职业,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专业知识,标准提出要了解掌握幼儿发展知识,熟悉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通识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
做好入学准备教育,除了本职工作的修养外,还要有科学衔接的意识,对小学教育有基本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当前,义务教育正在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会对小学教育以至整个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新方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变化,幼儿园有必要做好学习培训,让教师们有一个大致了解。要顺应改革形势,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入学准备工作,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各方面都做好入学准备,给幼儿正确的引导。如果对改革漠不关心,自行其是,即使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工作,也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家园共育,落实科学理念
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出于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进入小学产生了担心和焦虑。一些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开小灶”讲知识,还有一些直接选择退园进入社会培训机构,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导致各幼儿园大班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对于这些情况,有的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需求,把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搬到幼儿园;有的则对家长的焦虑不予理睬,循规蹈矩我行我素。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要按照教育部幼小科学衔接文件要求,规范办园行为,主动适应改革,充分做好入学准备,同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引导。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告诉家长,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和能力。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过早的知识传授违背幼儿发展规律,过多过难的知识灌输影响幼儿全面发展;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小学后仅靠单纯的知识积累反而会使孩子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很容易妨害后继学习,造成“习得性愚蠢”。此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还有可能把不规范的概念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带给孩子,由此产生不良的学习后果。对于入学准备,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积累,而是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焦虑,很多还来自于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及义务教育“双减”等政策要求,幼儿园要将其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家长。如“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等。这些政策规定的实施,都会有效地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更好地帮助和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同样是家长的任务。幼儿园要提示家长,多从正向引导,多讲求学求知的意义,避免有意无意地渲染小学学习的压力,减少孩子对小学的焦虑和畏惧。在家庭教育中,还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特长,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探究尝试、想象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科学、人文常识,可以进行适时适度熏陶渗透,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家庭小游戏、小实验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园校合作,做好双向衔接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到,幼儿园要与小学相互衔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幼小衔接,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有一个良好开端,更是为他们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进入大班,幼儿园要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创设、主题教育等途径,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幼儿园可以与邻近的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带幼儿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如升旗、做操、运动会、课外活动等,增进幼儿对小学的憧憬。可以请小学教师或者当小学教师的家长来园介绍小学的情况,讲一些新鲜有趣的生活故事。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园一起做游戏。很多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这就更加方便园校合作。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定系统的活动计划,设计一些利于幼小衔接的项目。让中大班的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交朋友,玩游戏、做实验、演节目、搞比赛,以多种形式缩小幼小距离,做到无缝自然衔接。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幼儿园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和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园长、校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教研,就儿童身心特点、课程活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有效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问题,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质量。
(作者廊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省政府督学赵建新编辑王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