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发表意见建议集
TUhjnbcbe - 2025/8/2 17:44:00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

8天的全国两会即将结束,关于教育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校外培训乱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家长焦虑……代表委员们从各角度谈到了教育的问题。  

整理出9大问题,看看是否也是你正在经历的——  

1幼儿园小学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  

目前,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保育和教育)有待提高,“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教要求并未全面实现,有的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  

建议加强幼儿课程管理,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保护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  

此外,涉及幼儿教育的建议还有: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抚养孩子有着各种“后顾之忧”,需要通过国家出台政策,落实规划要求来缓解。“后顾之忧”之一就是学龄前儿童抚养成本高昂,这极大压抑了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建议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通过解决“刚需”来缓解家庭教育抚养孩子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  

2孩子睡不醒  

  

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研发现,高达81%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业竞争有关系。  

缺觉已是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是写照。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外界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焦虑,传递给青少年。  

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包括深化教育改革,淡化学校教育环境中过度的个体竞争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上网时长和内容进行管控,构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立青少年极端行为预警平台等。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  

3美术音乐忙考级  

  

在学校中,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时有时无。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美育考评更科学。  

美术不再仅仅只是兴趣,而将成为必修,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儿童“痛恨音乐”,究其原因,与目前的“考级”制度有关。  

音乐考级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随着音乐考级的普及,功利色彩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  

“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是绝大多数的琴童和家长抱有的学习原则,至于是否真正热爱音乐、是否能在音乐中获得某些思想等等,似乎并不重要。  

音乐考级是一块大蛋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和机构的实际利益。为求速成和“跳级”,有的培训机构和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打磨考级曲目。还有某些教师受经济利益驱使,直接把考级教程作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只局限于几首考级曲目,对其他作品几乎不闻不问。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如愿获得了一定等级的证书,他们的读谱、视奏等基本功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都不扎实。  

而且非正常、超负荷的身心压力会让他们对音乐失去好感,打击信心和自我观感,从而逐渐厌学并且开始厌恶音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  

  

考级是以牺牲一代代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代价的敛财行为。  

如果用一个尺度衡量,显然会抹杀少儿美术的差异性,造成美术表现的同一性,从而导致美术生命力的衰竭。美术考级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死记硬背、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天真烂漫的儿童进行美术考级就是依样画葫芦,翻来覆去地画上几遍,学生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  

甚至美术考级已成为一种敛财行为,花钱买证书,通过率已达96%以上,实在不像画的就降一级处理。跳级去考,可以先把前面几级的钱交齐。此外,找人代笔也不得而知。  

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各种门类的美术考级,不得将社会考级作为加分依据。同时,要清理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我们要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  

4网上忙上课  

  

近年来在线教育快速发展,部分互联网教育机构为抢夺市场,面向学龄前儿童大量推出学习课程。各类在线教育广告在雄厚资本的支持下铺天盖地,大肆鼓吹提前学习的必要性,违规将课程内容“小学化”,既向家长传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又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大量开发“幼小”衔接在线学习课程,无视电子产品对幼儿发育的不利影响。  

有关方面既未对此进行有效监管,也未对学龄前儿童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科学规范指导,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  

建议出台政策法规科学制定学龄前儿童(2-5岁)在线教育的政策规定,规范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在线教育内容,明确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发布在线教育广告和提供电子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  

  

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造势太过头了,过度制造教育竞争焦虑。这让人感觉,好像全国人民的孩子都在补课,都在上培训班。  

家长越看越着急,越着急,就越想把孩子送去刷题、上课。  

现在简直形成了“线上加线下,实体加虚拟,口灌加电灌,学校加社会”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应试刷题教育常态。  

建议加强审查课外培训机构广告投放,规范宣传形式,引导家长回归理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景虹  

  

年,仅在线教育的课外辅导机构就投入上百亿元用于市场营销。他们的广告词是:报班之后即使孩子失败了,家长也尽力了;如果不报班,即使孩子成功了只是侥幸;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为普通人。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  

  

部分教育类App与在线学习平台缺乏教育专业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下降,比如快速获取答案、错漏百出、夸大宣传师资等。学生疲于参加多个线上平台的学习,既容易导致近视、脊柱侧弯等身体问题,又容易产生焦虑、回避等心理问题,影响同伴交往与亲子关系。  

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5家庭作业全家做  

  

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还衍生出义务教育商业化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教育的压力也客观导致了年轻人生育欲望的骤减。  

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增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体能。  

同时,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编制教材,减少笔头训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主委马光瑜  

  

建议小学5点放学,取消一至三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厘清家校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第六中学教师何金英  

  

建议教育部出台教师如何规范使用“家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发表意见建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