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要点
TUhjnbcbe - 2020/11/28 4:56:00

《人类简史》里有一章讲到智人之所以能打败其他人种,称霸全球,是因为其大脑偶然产生了DNA突变,进化出了复杂的语言,从而改变了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

智人们勾肩搭背,用这种独特的语言进行八卦,交换信息,紧密合作,高效地实现了世界大一统。

感谢祖先,使我今日能安心坐在星巴克写稿,不用担心其他人种对我发动攻击。

作为一名学语言的“现代智人”,深知其重要性,自家有幼儿,便对他实施了一系列语言学习实验。有了些许心得,展开来讲一讲。

1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自婴幼儿出生之日起,便暴露在语言环境中。虽然他们还不会说话,但语言能力更强的成人已经有意无意地为他们创造了语言输入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婴儿从2个月开始会发出咕咕声,8-12个月时能理解某些词语,18-24个月会有一次词汇的爆发。

绝大部分成年人会用儿向语言(child-directedspeech,CDS)与婴幼儿说话,这种形式的语言特点是句式短、声调高、发音清晰,在多种环境下重复性高,适合婴幼儿的学习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使用“玩车车”,“扔球球”,“吃饭饭”等叠音词,这类儿语阻碍了语言学习中从词汇到句式的过渡,并且对学前儿童掌握正确的表达没有益处。

在学前儿童掌握了物体名称后,成人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增加修饰词拓展句式,比如“圆圆的”月亮,“粉红色的”花儿等等;小朋友曾用“镶着金丝边的云朵”来描绘落日余晖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除此之外,学前儿童不仅通过听觉吸收语言,还通过视觉辨别肢体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同样能提供语言信息,对早期语言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

关于语法问题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用词错误或不恰当运用语法规则是常见的。儿童努力掌握语言的目的,是想要获得与他人的社会联结,因此,当儿童犯了语法错误时,不过分纠正,提供清晰有帮助的反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多种语言规则。

成年人可以运用三种策略给予儿童语言学习的反馈。第一种策略是直接纠正。例如,当儿童说:“我今天买了红色的外套”,父母纠正:“不是噢,那是橙色的。”这种策略比较常见,但我很少使用。

第二种策略是扩张(expansions):详细阐述儿童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增加它的复杂性。第三种策略是重塑(recasts):把不正确的言语重新组合成正确的句式。

我通常会将第二种和第三种策略结合起来用。例如,如果小朋友说:“我今天有红色的机械战甲”,父母可以纠正:“对诶,你今天买了一套橙色的机械战甲。”

如果想要进一步帮助小朋友辨别红色和橙色,还可以通过“找颜色”游戏来习得:“红色和橙色有点像,我们来看看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橙色的,有哪些是红色的吧。”

3

正确使用代词

从教八年,在有限的样本观察中,发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不能正确使用代词的情况。

2-3岁的小朋友,会用“你爸爸”指自己的爸爸,用自己的名字指自己,而不说“我”,这个年龄段无法正确区分你我他是正常的,成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给小朋友进行语言练习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减少“这个”“那个”等代词的使用频率,避免表达模糊和随意。例如,当儿童指着一个物品说“我想要这个”时,父母可以重塑语言:“你想要这瓶橙汁是吗?”

4

自言自语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对自己讲话是出于自我指导,因为语言会帮助儿童思考心理活动和行为;随着儿童逐渐长大,并且发现任务会越来越容易,他们的自我指导性言语会内化为沉默的内部言语。”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经常自言自语,比如拿着玩具电话假装和别人通话,或者玩“过家家”时自导自演。有一次,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搭建了一个“恐龙拯救公主”的情景,并自顾自地把故事情节“口述”了出来。

我还注意到,当学生做练习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会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梳理思考过程,从而使自己更加投入。

当儿童面对有挑战性的任务,用自言自语进行自我指导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观看,等待儿童主动寻求帮助,避免频繁的指导中断游戏,减弱儿童的游戏动机。

参考书籍: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第5版)

Incants,Children,andAdolescents5th

LauraE.Berk著桑标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