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泸州市儿童福利院不回家的ldquo妈
TUhjnbcbe - 2021/1/9 4:20:00
王芳有些想女儿了,十天没见到女儿了,她有哭闹吗?*秀锋也有些担心儿子,十天了,他一个人在家,还好吗?不管有再多的想念和担心,她们都不能回家。2月4日起,泸州市儿童福利院实行密切接触儿童人员全封闭管理。作为院里的医护人员,王芳和*秀锋只能带着想念和担心,去照顾好院里的孩子。

孩子们,我们陪着你

每天三次检查院里孩子的身体情况,这是*秀锋的工作。*秀锋是院里医疗康复科科长,也是一名儿科医生。每天早上、下午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她都要检查一遍有没有孩子生病不适、特别是体温、咳嗽情况,发现情况,立即做出处理。

现在,泸州市儿童福利院共有80多个孩子,疫情发生后,回乡过春节的40多名孩子就地留在亲戚家,没有回到院里,而剩下的这三十多个孩子,大都是重度残疾的孩子,最小的仅2个月,身体状况不如正常孩子,要保证这些孩子的安全,必须得细心再细心些。

*秀锋告诉记者,2月10号那天,在检查中发现一个脑瘫、多器官畸形的孩子发热,体温38.4摄氏度,有流涕、清涕,无咳嗽、气促、发绀、恶心、呕吐、腹泻等,虽说孩子精神和食欲都还尚可,但她仍按疫情防控预案立即向领导汇报及报告社区管理人员,并联系院外待命的其它科室的工作医院发热门诊检查、诊断、治疗,全程在院人员都未与在外人员接触,医院医隔离治疗。

在*秀锋看来,这段时间的工作特别累,因为“心理压力大”,要保证院里的孩子们不出问题。

作为护士的王芳也觉得压力挺大,每天她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这些孩子们照顾得更好。

王芳所在的护理科有一线保育员15名,护士5人,分成两轮参加封闭管理。第一轮参与院里全封闭管理的10人里,她是其中一个。14天封闭在院值班,照顾院内儿童的衣食住行。每日早上7点,孩子们起床后,她们要照顾孩子洗漱,喝牛奶,然后带着孩子们做早间操,早餐后休息一下再进行唱游律动以及残疾儿童的简单康复训练。

听起来似乎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却相当繁琐。与平时比起来,眼下每天进行最多的是对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消*,“每天消*数次比原来增加,臭氧、紫外线、消*液等轮番上阵。

总之,孩子的卫生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王芳说,院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戴了口罩的。但对于那些重度残疾瘫痪在床的,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戴口罩,因为“可能戴上两三分钟口罩就被口水打湿”。而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居住的环境消*更严格,不管是阿姨的手部、物品表面等每天都要数次消*。

而对于护理科的保育员和护士来说,工作可以用24小时连轴转来形容。相对于正常孩子,院里好多孩子的睡眠时间要少,常常睡到半夜会起来哭闹,而一个孩子哭闹起来,会影响到其他孩子。这种时候,就得起来安抚孩子们。还有一些年龄很小的幼儿,还需要半夜起来喂奶,甚至需要护工大姐抱着睡。“每天晚上都要起来三四次。”

24小时和孩子吃住在一起,工作繁琐,压力很大。但王芳和*秀锋都没有埋怨,她们说,大家都一心要把这个工作干好,因为“我们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

孩子在家好好的

王芳和*秀锋都住在城西,从家到工作的地方,相隔十多公里。

十多公里的这头,她们全心地照顾着院里的孩子们。十多公里的那头,留在家里的儿子女儿,她们只能暂时把牵挂留在心里。

王芳的女儿才五岁,得知妈妈有十多天不能回家,小女孩哭了好几回。

封闭管理前一天,王芳在单位值班。接到封闭管理这个消息时,她便打电话回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小女儿当时就哭了,哭得很伤心。晚上女儿接到妈妈的电话又哭了。

第二天回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女儿情绪好了很多。王芳说,是前一天奶奶做了思想工作。临走前,王芳告诉女儿,“妈妈要去打新冠病*这个怪兽,因为白细胞战士现在太累了,我们要去帮忙。”小女儿拉着妈妈的手,叮嘱妈妈,“加油,一定要把这个怪兽打败。”

比起王芳,*秀锋更担心17岁的儿子。爱人去年9月就被单位派驻青海工作,春节也未回家,家里只剩下儿子一人。在准备隔离之前一天,*秀锋买了些速冻食品、零食和菜放在家里。*秀锋说,有时会请孩子的姑姑或姨妈帮忙送点菜,如果不能送,就让儿子自己做一些来吃。

每天,*秀锋会打电话问问儿子情况,因为白天在上学校开设的网络课,她只能利用晚上或中午的时间通电话,主要是“鼓励下表扬下”。

再过几天,参加第一轮14天封闭值班的人员就可以回家了。但因为院里只有*秀锋一个医生,没有人和她轮换。对此,*秀锋说,听从领导安排,“需要上二轮,就继续再上。”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保育员也需要继续第二轮14天的封闭工作,她们也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

儿童福利院里,这些“妈妈们”都有各自有家,但她们没有回家,守护着院里的孩子们。

文:川江都市报周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泸州市儿童福利院不回家的ldquo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