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之我见
TUhjnbcbe - 2021/1/26 7:5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p

波斯诗人萨迪曾经说过:“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在我看来,幼教工作者正是勤劳的蜜蜂,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绚丽的花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酿造甘甜的“蜂蜜”,不断提高自身的保教能力。

《指南》提出了各个领域幼儿应达到的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指导着幼教工作者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通过一年的保育与教育的实践,我从《指南》这一“花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就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并把幼儿的特点贯穿保育和教育的始终”。

1

一、蹲下来,了解幼儿身心特点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对幼教工作者而言,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把握好保育和教育的科学方法,从而让每位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对于保教活动也是适用的。虽然《指南》列出了3-6岁幼儿在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目标,但我们不能完全参照《指南》中的目标对所有幼儿“一刀切”,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

3—6岁的幼儿身心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课堂上经常做出一些教师认为“不守规矩”的事情。当幼儿“不守规矩”时,教师会出于本能地批评他们,殊不知,有时教师在批评幼儿的同时,已经无意地伤害了幼儿。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放下自己固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标准”,学会蹲下来,充分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展示绚丽多彩的美术作品时,幼儿会非常兴奋,会手舞足蹈,会与旁边的幼儿交头接耳地讨论,有时甚至会即兴模仿画面上的事物。请先不要急着批评幼儿,先蹲下来,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指南》提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知与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良好的纪律能使得活动顺利展开,但教师并不是活动的主角,我们只是合作者、引导者,真正的活动主体是幼儿。我们应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操作时自言自语不是故意捣乱,是因为他们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眼协调能力差,手的动作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要借助嘴巴来帮助表达;他们看到图片时,精彩的画面让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急于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二)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

我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人,当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我们会不满,会轻视别人。但是,当我们评价的对象是幼儿时,我们不妨蹲下来,降低评价的高度,用幼儿的标准来看待幼儿的学习过程。

在幼儿的世界里,一些基础的操作,也许会变成“难题”。如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些孩子不会画直线,有些孩子涂颜色涂得不均匀,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师画范画的步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绘画缺乏目的性;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够成熟,欠缺灵活性和协调性,没掌握握笔的方法,导致基本线条画得不好。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而不是抱怨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做的是诲人不倦,而不是厌倦重重复复的教学活动;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挫折,而不是嘲笑幼儿“笨”。只有蹲下来,以朋友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活动,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放心创作的心理环境。

2

二、巧妙结合幼儿特点,提高保教效率

活泼好动是3-6岁幼儿的典型特征,他们总是处于不停的活动中,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强,时刻处于活动状态,不知疲倦。幼儿的这些特征增加了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尤其是刚接触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常规培训。

从实际保教活动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迎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三、运用游戏的教学形式,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是以幼儿的多种需要——运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操作和探索的需要等满足为前提。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实践能力还比较差,这些需要很难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充分满足,为了解决身心发展及其需要在现实中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需要创造并参与游戏。

《指南》是幼教工作者进行保教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广大幼教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指南》,把其中的精华提取出来,并灵活运用到保教活动中。

幼儿的身心特点是我们开展一切保教活动的核心,保教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设置。

供稿:向晓宇

编辑:朱碧桃

审稿:*清枚、李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