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有哪些值得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改变人生的好习惯?其中最高频的回答是读书。读书不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一生的事。在网络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但正是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这个春天,年的春假,人文幼学发起“乘着春风的翅膀7天×10分钟,积蓄能量,拔节生长”的共读倡议。我们将精选最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幼教好书,并通过教育媒体人的专业视角,将一本书拆分成7个主题陆续放送。每次我们只需要利用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日积月累,积蓄专业能量。第一本书,我们锁定日本幼儿教育之父仓桥惣三的《幼儿园真谛》,我们将用七个主题来逐一呈现这本为中国幼教带来启示的经典之作。
未来的日子里,也许是去往幼儿园的路上、也许是孩子们午休后、也许是写教案正需要一点灵感、也许是临睡时,期望这个干货十足的新栏目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养料,期待你的加入~
01
为什么是《幼儿园真谛》《幼儿园真谛》
[日]仓桥惣三著李季湄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本书,我们锁定仓桥惣三的《幼儿园真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翻译。
为什么是这本书?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正处于抓内涵、促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要从根本上提升幼教质量,其面临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我国幼教转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轨道上来。在此之际,借他山之石显然是必要的。
仓桥惣三是日本幼教界儿童中心主义保育观的确立人,由于其思想对日本幼教的影响巨大,故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威望,被誉为日本幼儿教育之父。这本书是仓桥先生的一个讲演记录,其内容由“幼儿园保育法”、“保育计划的实际”、“保育过程的实际”三部分组成。在书中,仓桥先生以“幼儿生活的自我充实”、“充实指导”、“诱导”、“教导”、“诱导保育计划”等一系列概念勾画出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保育论。
共读此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每个个体每次10分钟的阅读,达成李季湄教授在序言所写:借鉴仓桥先生的理论与实践,对习惯了以目标为本、教为中心模式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能多少带来一些冲击,尽管说不上什么振聋发聩,希望对正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能多少有些启迪。至少在对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幼儿园教育的本义、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教形态等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时,能听到一种不同的声音,能获得一种不同的角度或方法。
02
日本幼儿教育之父仓桥惣三是日本幼儿教育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曾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教授兼附属幼稚园主事,《妇女和儿童》杂志主编。—年赴美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名誉教授。创立日本保育学会,任第一任会长。著有《幼稚园杂草》、《幼稚园保育法真谛》、《儿童的赞歌》等。
作为日本学前领域泰斗,仓桥惣三(-)虽然已经辞世66周年,但他的思想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的体系,是日本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核心和幼儿园建园指导。
仓桥先生提倡儿童中心主义保育,反对形式的恩物中心主义和注入式的传统保育,主张进行改革,以自由游戏为保育中心。重视儿童本身的生活和自发的活动,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由时间和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及设备条件,让儿童能自己充实自己,在不能自我充实时,给予诱导或指导,按儿童的需要进行教育。这一理论被称为诱导保育论,对日本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他一生都身体力行地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尊重幼儿生活和自由游戏的幼儿园教育。他的生活保育论,非常发人深省。
▲仓桥惣三先生和孩子们。摄于昭和14()年3月03
仓桥惣三幼儿教育思想集锦◆毫无疑义,没有教育目标的话,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如果仅仅只考虑教育目标,也是不能进行教育的。在这一过程中,是目标至上,将之强加于教育对象,还是以教育对象为本,让目标去适应教育对象?也就是说,是按目标的要求把对象套起来呢,还是向教育对象逐步地展现教育目标,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以成人的目的为主,将幼儿的生活套入其中,还是以幼儿的生活为主,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引导他们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展,二者的差别涉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热心于教育,从来似乎多是热心于教育目标。而今天对教育的认识决不能仅停留在这点上,我们需要既重视教育目标又尊重教育对象的那种“热心”。◆建造幼儿园时,在考虑其作为教育场所前,首先要考虑幼儿园应是幼儿自身的场所;其次考虑如何建造这种幼儿集聚的场所;还有要相信幼儿具有充实自己生活的能力,让幼儿园成为能够发挥幼儿自己能力的地方。我们不是建造一个方便把我们的目的强加于幼儿的机构,而是要让幼儿来到这里,轻松愉悦地感到这里确实是他们喜欢的地方。◆幼儿园给予幼儿自由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使有调皮捣蛋的幼儿,有把衣服搞脏的情况,有少数幼儿发生纠纷,教师微笑面对即可。假如幼儿在游戏时,一点没有那种眼睛盯着大人的战战兢兢的表情,一点也没有手足无措的惧怕感,而全身洋溢着充分的自由感,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人觉得幼儿园是个具有极大快乐的地方。◆与全然不管的老师相比,还有一些不停对幼儿发威的教师。他们不断地、急躁地与幼儿互动着。这种急躁,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内心所想的要求,于是产生纷乱、片段的不满情绪。按自己的要求看待对方,一旦对方不能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做时,往往就会产生这种情绪。◆教师的作用就是用心地、细心地照顾好幼儿的生活,更通俗地说,就是常常体贴地、敏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