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浙江
出台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作方案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作方案(—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以加快补齐我省农村学前教育这一突出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方案》提出,从年起,按“适用、可用”“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地区和未达到浙江省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标准、浙江省小规模幼儿园和教学点提升标准的农村幼儿园。
《方案》规定,“补短提升工程”首先要改善幼儿园硬件。在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上,力争到年全省农村幼儿园等级园比例超过95%,农村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超过98%,提供满足幼儿教育需要的各类玩教具和游戏材料,提高教师游戏指导力和课程实施力,纠正和消除“小学化”和“看管式”现象。
《方案》要求,全省各地需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3位在编教师,并建立农村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待遇保障与财*生均拨款和等级幼儿园评估认定挂钩机制,分级开展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探索适合实际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省科技奖高校上榜项目数超三成
5月14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在项获奖成果中,以我省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共有项,占全部奖项数的34.11%。毫无疑问,高校成了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大户”。
年度我省科学技术奖共项,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项。值得注意的是,在28个一等奖项目中,以高校为主的有18项,占一等奖总数的64.29%。仅浙江大学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他省属高校获5项一等奖。
培育个智慧教育示范点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力争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和树立个智慧教育典型,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智慧教育建设发展途径和有效模式。
其中,区域试点20个,高校试点20个,中小学(含中职)试点60个。申报试点的单位,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对开展智慧教育试点工作有明确的思路和举措;具有智慧教育试点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保障,包括教师和专业技术队伍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和开展试点的机制保障。申报名额优先考虑已有国家、省级智慧教育相关研究项目、课程和成果的区域、学校。
《通知》鼓励试点单位因地制宜,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充分发挥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信杯”第二届浙江省
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启动
5月16日,“农信杯”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启动仪式暨乡村振兴论坛在余姚市梁弄镇举行。
据了解,大赛启动后,6月将在临海市举办专项赛,7月确定立项团队名单,进入暑假,预计将有近万名高校学子涌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据介绍,本届大赛在上届大赛基础上将有5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量的突破,招标乡镇由上届的6个增加到21个,覆盖浙江全省11个地级市。二是增加了专项赛。三是大赛的浙江模式已输出到其他省市。四是将设立成果孵化基金,资助获得大奖的项目落地转化。五是举办乡镇真题市集,乡镇与高校面对面交流。
杭州青少年消防应急安全体验馆启动
日前,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的“笑笑橙”青少年消防应急安全体验馆正式开启,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合作共建,面向3周岁至16周岁的少年儿童开放。
这个体验馆里有30多个“危险重重”的体验项目,比如有攀爬、爬梯、速降等功能的消防员训练基地、摇摇欲坠的电梯空间、黑暗的烟雾火焰通道、能够体验四级至八级震感的地震屋……
据介绍,“笑笑橙”的建成开放,是继“Do都城”之后,杭州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共建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它通过模拟实景,真实体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进一步拓展了校内消防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放眼
全国
教育部要求高校核查就业工作
毕业证学位证不得与签约挂钩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今后,如果有高校将就业证明材料作为毕业生论文答辩或证书发放条件、损害毕业生权益的,将属于违规行为。针对有媒体发现,毕业生就业签约高峰期个别高校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签署就业协议或提供就业证明的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确保实事求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与高校签订就业统计工作责任书,高校院系要签订就业统计工作承诺书,层层压实责任;各地各高校要公布本单位的举报电话或邮箱;各地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牵头负责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对举报就业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情况,要认真核查,一经核实要立即整改,并严肃追究校分管领导、就业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理,在省级范围内予以通报,违反规定的就业工作人员不得再从事就业相关工作。
十二部门发布全国助残日活动通知
日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举办第29次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年,我国贫困残疾人数量由万减少至.8万;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在校生达到66.6万人,比年增加8.7万人;新增11.8万名城镇残疾人就业,49.4万名残疾人享受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年,国家出台《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等,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包括困难残疾人在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力度,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日前,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围绕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以扶智助力扶贫设计开展活动。走进特教学校和残疾儿童少年家庭,了解和研究就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巩固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一人一案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
中职将增设幼儿保育等专业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在即将印发的《新版中职专业目录》中增设幼儿保育等相关专业,支持高校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的一流课程,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是我们今后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意见》中提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对于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教育部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专业设置方面,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中医护理等专业;二是专业建设方面,年遴选江苏省无锡市、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8家单位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就护理、婴幼儿发展、健康管理等专业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试点;三是支持高校加强相关课程建设,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支持高校建设了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在爱课程网站等平台开放。
本栏目长期征集新闻
欢迎添加小编
提供地市、学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