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教育部课题组组织开发了幼儿养成教育课程
TUhjnbcbe - 2021/4/17 0:03:00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将造福一个人终生。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培养幼儿生活、运动、交往、学习各方面的好习惯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在实践中,特别在“小学化”错误倾向的冲击下,对幼儿好习惯的培养明显重视不足、内容不充实、方法不科学。

为扭转这种局面,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法规、大力推进幼儿好习惯教育、造福幼儿终生,

教育部课题组组织开发了《幼儿养成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课程在全国幼儿园实施,年教育部将重点推荐幼儿园使用此课程。

一、本书体例

本书内容的编排采用“主题—活动”体例。

首先,对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每学期各设置16个教育主题其中生活、运动、交往、学习四类习惯教育的主题,每个主题的教育大致实施一周。

其次,设计了适用于各主题教育的6种具体活动形式,并为每个主题可采用的活动形式提供了3个供参考的建议(参见各主题的《活动揽要》),各园实施时可不受其限制而积极创新。

再次,为每个主题选择一种活动形式设计了供参考的具体活动方案,各园实施时亦可不受其限制而积极创新。

最后,还对配合各主题教育的环境设置、家园合作等措施提出了供参考的建议,各园同样可不受其限制而积极创造。

二、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生活、运动、交往、学习四个方面的好习惯,各类习惯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生活习惯努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并喜欢生活自理与生存自护,了解日常生活与生存自护的基本行为规范,掌握必须的生活自理、生存自护技能。

运动习惯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了解基本的保健、运动、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遵守活动规则。

交往习惯积极参与家庭、幼儿园、社会的交往活动,讲文明、讲礼貌,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自尊并尊重他人,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与交往礼仪,爱护环境。

学习习惯喜欢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学习活动,爱观察、会倾听、勤思考、敢探索、敢表达,尽力自主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用品。

三、本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好习惯培养应综合运用以下基本途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各类好习惯的培养,五领域综合课程也有丰富的好习惯培养内容,要使两类课程实施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幼儿园保育活动保育员组织指导的多种幼儿生活起居活动是幼儿养成好习惯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幼儿每天的一日生活中,应坚持不懈、以活动为载体、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习和锻炼好习惯。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使其成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资源,激励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内化生成好习惯。

家园共育幼儿在家时间大大多于在园时间,而且由于亲情,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更多、更快、更深刻。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交流教育要求与幼儿表现,通过认识一致、行动协调来提高教育效益。

四、本课程基本教育活动形式说明

根据好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丰富、途径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将其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明确为以下六种,各幼儿园可选择运用:

教学活动在活动室内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在活动室各区域内开展的小组学习活动。

室内游戏在活动室内开展的游戏活动。

户外活动在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或园外场所开展的游戏、体育、艺术、交往等活动。

生活活动在幼儿园生活用房内进行的生活起居活动。

亲子活动幼儿园组织或建议的、幼儿与其家长共同参加的活动,地址不限。

五、本课程教育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敢于创新。但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法,均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与方法应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发展水平,适合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要,适合本园幼儿好习惯培养的实际需要,追求最佳实效。

整合性原则一要努力整合多种教育途径,二要努力整合一日生活中的多个教育活动,三要努力整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方式,创造最大合力、提高教育效益。

活动性原则通过创造好的活动让幼儿“活动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激励和支持幼儿自主、自立、自强,锻炼出好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部课题组组织开发了幼儿养成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