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关于儿童自然教育的50个主张
TUhjnbcbe - 2021/4/26 21:11:00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104/6623402.html

“自然教育”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确实是这样的,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是鲜活的“教材”,大自然本就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天然乐园。

但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的变化带给了人类新的挑战,也导致了儿童与自然环境不断割裂,造成自然教育的缺失。

那么在当下的环境中,如何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弥补缺失?儿童又需要怎样的自然教育呢?

儿童的自然教育,完全可以与时下的亲子旅游、研学旅行、户外拓展等活动结合。自然与社会,自然教育只是一种渠道,社会认知才是最终结果。

云南一致力于自然教育实践的机构,近期分享了在自然教育一线实践多年的一些心得,整理出50个主张。一起来看看吧!

1.越小开始越好

孩子需要自由生长的空间,管得太多其生命力会削弱。很多孩子会因为幼年时体验的缺失,在自然中的运动力、动手能力、和伙伴的合作力不强,这些能力的恢复,随着年纪增长难度越来越高。

2.永远不晚

在成人的培训工作坊里,曾有伙伴为长久以来的“自然缺失”而痛哭,这种缺失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完整生命的损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重新回到和自然的深度联结之中,都不算晚。

3.乡村的孩子,同样需要

很多人觉得乡村的孩子从小在自然里野玩,并不需要自然教育。这是一种误区,和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平等原则也是相违背的。乡村的孩子同样需要从自然教育中构建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的认知,也需要机会去了解人类(包括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空心化的乡村,电子保姆的现状越来越严重,乡村孩子的电子产品依赖症,比城市儿童要严重得多。

4.无穷的探索主题

从自然界的一个现象,到自然的变化万千,蕴含多少奥秘?从种子到植株,从毛毛虫到蝴蝶,这是有关生命的自然探索议题;从蝴蝶到蛾子,从落叶的树到常绿树,这是细致的观察能力与类比能力……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探索主题。

5.分清恐惧和敬畏

无论是自然教育从业者,还是带领孩子探索自然的家长,有太多“谈蛇色变”“惧虫症”的现象存在。这种对于自然的某些部分厌恶性的恐惧情绪需要积极调整,重新构建对于自然力量的认知(是的,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的)。认清你的恐惧,调整为对自然更深层的理解和敬畏,这至关重要,因为你带领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真实的情感。

6.不要忙着给孩子拍照和塞零食

吃完一堆零食,走走景区的游道,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后,不少人就觉得索然无味了。如果我们是这样的家长,我们的孩子,也将无从找到在自然中的乐趣。永远记住,孩子需要机会体验饥肠辘辘又尽兴地玩耍。

7.知识重要,但不是全部

自然教育不是自然知识通识教育。知识如果不能激发求知欲、不能运用于思辨与行动,那么这些知识就是无效的。我们不需要让孩子记住50种鸟的名字,如果他们的生命无法和家门口的麻雀相联结的话。科普教育不等于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在科普教育里,关键在于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素养对于我们无疑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8.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发生场所

无论孩子多大,永远鼓励感官的体验;适当的挑战,鼓励突破,会让孩子成长并让他觉得有趣。答案不止一个,和孩子一起探索和学习,永远不要尝试塞给他“唯一的”“正确答案”!

9.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的伦理观说的是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我们道德背后的根本原则在于: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恶是伤害生命、压制生命。在生物进化的长途之旅中,人类是和其他生物结伴而行的旅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觉。

10.感受

听过的你会忘记,看到的也许会记住,做过的能理解,自己发现的才能真正掌握。蕾切尔·卡森曾说过:“我真的相信,对于孩童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11.感官体验

如何运用更丰富的感觉去体验?除了双目(视觉)之外,其他的感官(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也同样带来欢喜和发现,给我们留下记忆和印象。夜晚花园昆虫的鸣唱,雨后大地的气息……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打开感官的过程,是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敏感从而产生联系的过程。在这方面其实孩子常常是我们(成人)的老师,他们通常情况下都更敏锐,更善于发现,只要大人们愿意陪伴和聆听,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激发了。

12.陪伴

和孩子在自然里如同真正的朋友一般,互相分享发现、互相激发探索——这是亲子探索自然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我们跟孩子相处时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放下教育者、家长的身份,尊重和欣赏孩子的眼光和发现,向孩子学习。

13.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及调节原则。其突出特性是将用于规范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延伸到人与自然关系之中。以前的伦理观只局限在人类的社会,但是生态伦理的概念,把人放进了生态系统中考虑,或者说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社会的伦理观中考虑。作为一名自然教育工作者,必须内观自己所持有的伦理观是什么。

14.以生态为中心

自然教育倡导生态中心的观念。自然导师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态学知识,认识到人类只是由土壤、岩石、河流、植物、动物等所组成的整个土地社区(theland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儿童自然教育的50个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