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学振院长讲座丨当下儿童艺术教育之反思
TUhjnbcbe - 2021/4/26 21:14:00

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丛书

博爱团结绿色文学

龙的画廊

當代藝術創作與美學在線研討會總策劃:黃鳳祝曾毅兒童、青少年藝術教育趨勢和特點國際論壇策劃:李民鳴、曹婷婷主持:曹婷婷會議細則兒童、青少年藝術教育趨勢和特點國際論壇主辦單位: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馬拉西亞朵拉藝文空間、日中文化協會、荷蘭GUIBIN美術館、英國劍橋美術藝術協會等。承办单位:龍的畫廊主办单位: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

协办单位:

澳門大學曆史文化中心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馬拉西亞朵拉藝文空間/策劃:朵拉

日中文化協會

荷蘭GUIBIN美朮館

英國劍橋美朮藝朮協會

嘉賓演講主題:

朱壽桐教授:《避免常識性文化錯誤誤導兒童》

王學振院長:《中國大陸當下兒童藝朮教育之反思》

畢光明教授:《幼者本位與兒童藝朮教育》

朵拉老師:《兒童藝術教育與人性價值回歸》

張晶教授:《24年的日中青少年交流之感受》

桂斌老師:《當代藝朮與青少年藝朮教育的關系》

柚子老師:《儿童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当下儿童艺术教育之反思

王学振

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知识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这段话我非常认同,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方式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我愿意从这段话出发,对(中国大陆)当下的儿童艺术教育作一个检讨、反思。在中国,艺术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乐”,应该就属于艺术教育。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也比较早就有了法律规定,清光绪二十九年(年)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就有有关艺术教育的内容:“蒙养院保育之法”在就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与初等小学之授以学科者迥然有别。”保育教导的条目则包括“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其中的“歌谣”属于今天的音乐教育,“谈话”近似于今天的文学教育,而“手技”则部分地包含了今天的美术教育。尽管如此,中国儿童教育的状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不容乐观的。我本人生长在农村,儿童时期没有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对此感受很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儿童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既然是“反思”,我要谈的主要还是一些欠缺和偏颇。首先,在农村特别是不太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观念、师资、设施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儿童缺少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对于农村儿童特别是不太发达地区的农村儿童而言,接受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家庭、社区的艺术教育是缺失的。目前有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孩子仍然不能上幼儿园,即便是上了幼儿园,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也并不多。一些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把识字、算术等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进行,唯一的艺术教育就是唱歌(说不上是“音乐”)。那么中小学呢?情况也好不了很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金琰老师,选取了湖北省罗田县两个镇三个村落(三里贩镇温泉村、平湖乡江家贩村和河铺镇石头板村)的留守儿童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情况,结果显示:在调研的罗田县下属村落的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盲区”。艺术课程的开设也往往有名无实。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观念、师资、设施等方面的原因。观念方面。就家长而言,部分学生家长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心儿童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艺术家的“料”,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轻视甚至阻碍儿童学习艺术类课程。就教师而言,由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艺术课被当作“副课”,因此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艺术课教师的教学没有压力,因此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就学校而言,不少农村学校仍然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即使是迫于上面的压力,在课程表上安排了足量的音乐课、美术课,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是敷衍了事,有的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师资方面。目前初等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多。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大多由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兼教,这些非专业的艺术课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设施方面。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学设施,曾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因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加之损毁、流失之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更新,难以保证艺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农村地区的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投入严重不足,艺术教学设施更是短缺。其次,对于城市儿童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儿童而言,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可能并不少,但他们接受的艺术教育不同程度存在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内容的技艺化、教育方式的成人化等缺陷。在城市、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儿童艺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儿童不仅在幼儿园、中小学得到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教育,而且课余时间也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加班加点地学习艺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周莉娜在江苏省启东市进行了调查表明,结果表明:截止年,该市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共有家,其中学科类教育机构家、艺术类教育机构家,艺术类教育机构占校外培训机构总数47%。该市儿童艺术培训教育机构从年的35家,增长至年的家,8年涨幅为%。由此可见儿童艺术培训之火爆。但是儿童艺术教育在表面红火的同时,实质上却存在很多的缺陷。(1)教育目的的功利化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儿童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的健康发展,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甚至人格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儿童艺术教育要培养儿童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以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平衡发展为目的,要有利于儿童的终生发展。但是目前的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与儿童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有的家长让儿童接受艺术教育,让他们学音乐、舞蹈、美术,是为了孩子获得某种荣誉,成为将来竞争的资本,即便不能一夜成名,至少也可以为择校加分,多一块“敲门砖”(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紧张,所谓“特长生”享有招生的优先权)。这些家长违背儿童天性,逼着他们无休无止地唱歌、跳舞、画画、练琴,让孩子觉得艺术训练是一种苦役,对艺术教育心生厌倦。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马晓琳曾经对一个琴童的家庭进行访谈,为了考级,这个琴童的娱乐甚至户外活动都基本上被取消了,琴童的妈妈接受访谈时说:“她的时间是真的很有限,那么在有限的时间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带她去户外走走。因为,现在在室内关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她在二年级之前我还能保证每周带她去爬山,后面是就真的保证不了了。”家长的过度逼迫换来的不是孩子对艺术的喜爱,而是无声的抵抗。为了躲避练琴,这位琴童不愿起床。即使被逼无奈开始练习,也是应付了事,她练琴时会设置闹钟,到时间就停止,一分钟也不多练。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培训机构,就如同国内的民办高校一样,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这些社会实体或个人创办的儿童艺术培训机构,并不是把儿童艺术教育作为事业来做,而是商业性的投资,追求短期效益,因此热衷于孩子们的考级、获奖,热衷于“打造小明星”来吸引更多的生源,希望能够通过快节奏的培训使孩子尽快亮相在公众面前。在这些培训机构,艺术熏陶也演变成为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儿童体会不到寓教于乐带来的快乐成长。(2)教育内容的技艺化据说在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一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学振院长讲座丨当下儿童艺术教育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