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不好好吃饭,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
孩子不吃饭,妈妈怎么办
在现代的家庭里,小孩挑食、厌食的现象很普遍。家长们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往往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但其实不是的,孩子...
绝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喂养不当或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饮食习惯。现将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分述如下。
1、家长娇惯孩子现在的孩子受到父母及上一辈,甚至上两辈的疼爱,这是很自然的。
2、喂养不当母乳是4个月以前婴儿最好的营养品,4个月以上的婴儿,母乳的营养成分就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了。
3、家长及保育员对孩子的暗示及影响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受暗示性”或“模仿性”较强,大人在饮食上的习惯和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4、孩子生活时间不规律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胃容量较少,消化酶和胃酸比成年人分泌少,消化功能不稳定,消化能力较弱,适应性差,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5、饮食环境与厌食吃饭的地方人多嘈杂、开着电视、成人吸烟饮酒、吵吵闹闹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进餐。
希望家长能从纠正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或喂养方式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根本上杜绝孩子挑食、厌食的问题。
1、不能让孩子偏食或者逃食的行为得逞。一旦发现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家长不应百依百顺、姑息迁就,不能使孩子感到可以用“那我就不好好吃饭”的手段来“要挟”家长。孩子是很喜欢“戴高帽”的,纠正孩子偏食要以表扬为主。经劝说后孩子能少量进食时,即应表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2、为孩子建立饥饱规律,不能随意给小孩零食。人们常说:“若让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孩子有了饥饿感,才会有食欲。因此应做到每日三餐定时,不要怕孩子饿而随便给他零食,尤其不能在进餐前半小时内吃零食、饮含糖的碳酸饮料。
3、进食前不要进行剧烈活动,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影响胃液分泌。
饭前可以适当地提醒孩子,对他说:“孩子,等一会儿要吃饭了,我来给你洗手。”做好饭前准备工作,并向孩子发出进食信号,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停止活动,准备就餐。
4、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对孩子劝食方法要得当,切忌强迫孩子吃这吃那,也不要用“不吃荤菜要生病、打针”等语言恐吓孩子,更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5、养成独立进食习惯。小儿出生5个月就可以自己拿勺、玩具等物品。父母应适时训练小儿用勺、筷、碗等餐具进餐,尽早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并固定食具。在喂饭时父母不要怕孩子把衣服、桌子弄脏,应该让孩子拿着勺,让孩子参与,他就能享受进餐的乐趣。
6、进餐时间不可过长。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吃得少,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喂饭,也有的边讲故事边喂饭,还有的追着赶着喂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的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满足上述条件就不肯吃饭。家长以为讲故事、看电视会使孩子吃饭香,其实那样会影响孩子对进食的注意力,大些的孩子会很快被故事的人物、情节所吸引而不再顾及吃饭。特别是孩子吃饱后,不要为了增加“营养”而强迫其再吃,或趁孩子食欲较好时强迫多进食,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7、对孩子巧妙诱导。在饭桌上,当孩子出现良好的进食情绪时,成人可抓住机会,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孩子懂得各种食物对人体健康都有好处,从而加强对该食物的喜爱。
另外,还要注意烹调得当,在烹调时不要使用成人的色香味标准,膳食结构要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粗有细。单吃牛奶、鱼、肉、鸡蛋等营养虽好,却易发生便秘;单吃蔬菜瓜果,虽易饥饿,但又导致营养不良。最好能互相搭配,让孩子既享受美味,又得到营养。
当然,有些孩子的偏食、厌食是由疾病引起的,如消化系统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维生素D中*,微量元素如锌、铁缺乏等。家医院查明原因,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以上纠正措施。
长按图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