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之前从发展心理学教科书上了解到依恋理论,当时并不知道依恋理论的奠基人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是心理治疗领域精神分析方向的专家。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1.26—.9.2)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从事精神疾病研究及精神分析的工作
最著名的理论为他在年所提出的依恋理论
直到年秋天医院组织的关于依恋理论的培训,当时主办方邀请了四位英国专家,培训中专家放了四段母婴分离的录像,这几段录像很有震撼性,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后来找到了约翰·鲍尔比的这三本关于依恋理论的书,当时没有任何译本,我一直都想把英文版好好读完,可惜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把这么专业的英文书读完还挺难的。
这三本书是约翰·鲍尔比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研究,他花了三十多年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三本最为经典的关于依恋理论的著作。
这些书里包括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呈现、反思和批评。弗洛伊德用的是回顾性的方法,在成年病人的叙述中追溯其早年的创伤性经历,而约翰·鲍尔比与之相反,用的是前瞻性的方法,对早期依恋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后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追踪。
约翰·鲍尔比在他的书中通过多角度来论证他的依恋理论,比如通过比较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来推演人类的行为)、发展心理学中对幼儿与父母分离的研究,还有生理基础方面的研究,以及临床实践。
这些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读这三本书来具体了解,我就不赘述了。我一直希望这三本书能被翻译成中文,这样可以促进依恋理论的推广与应用。
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编辑找到我让我做审校的时候,我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知道这可以使我好好读完这三本依恋理论的最为经典的书籍。
说起来我在十多年前曾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萨提亚家庭治疗系列图书做审校,深知审校的痛苦,在完成那几本书的审校后发誓再也不做这种事情,可是等到依恋这三本书送到我面前时,由于书的吸引力,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审校工作。
这次的审校工作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由于参与翻译的工作者很多,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审校有时候是一种纯欣赏,有时候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这套书审校完成后我很欣慰自己终于好好读完了这些经典,也发誓不再做审校工作,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有可以吸引我的书。
2录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分,我对亲子互动的行为异常敏感,也很喜欢对各种视频进行分析和解读。
因此,年看到的约翰·鲍尔比的依恋录像至今还对我有很大的冲击,所以我在这里还是要介绍一下当初我所了解的两个重要的录像,以及这两个录像的深远影响。
约翰·鲍尔比就如同一个摄影记者,以不干预的方式进入观察环境。
第一个录像看到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和她妈妈的分离。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国,小朋友住院的时候不准妈妈陪床。那个录像里小女孩住院大概七天,每天妈妈会有短暂的时间来探视小女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和妈妈见面后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才能和妈妈进入一种比较好的互动状态。
等到小女孩出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一大一小医院,没有任何母女之间的亲昵互动。
据说这个录像被拿到国会山给议员看过之后,改变医院陪床的规定。
我还记得九十医院实习的时候,家长也是不可以陪床的,医院,晚上必须离开,相信这种住院方式在中国对儿童也是有损害的。
第二个录像也是关于分离的,时间是九天。
这个录像中的小男孩两三岁,他的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在那个年代,英国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没有亲戚帮忙也没有邻居帮忙,爸爸没有假期还要上班。
妈妈要生的时候正好是晚上,小男孩在睡梦中就被临时送到了一个养育院,早上一睁眼就在养育院里了,谁也不认识。
他试图去获得保育员的注意,但是因为保育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小男孩的情感需求缺乏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