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前教育宣传月我的教育故事教师篇
TUhjnbcbe - 2021/8/22 18:35:00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tslf/

深度陪伴:

站在孩子与未来之间

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幼儿园顾玲红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的依偎,

才有了风和日丽的柔情;

青山因为有了山花的依恋,

才有了千娇百媚的姿态;

碧海因为有了鱼儿的嬉戏,

才有了波光粼粼的生机;

而我,一名幼师,

因为有了孩子的陪伴,

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一首自编的小诗倾述我对“幼师”这份职业的乐此不疲。今年是启动全国学前宣传月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从一个教育的门外汉,慢慢向着第一流的教育家靠近,靠近再靠近……我坚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非凡的,希望自己能把生活中的每一点趣味,点缀成他们成长的印记。回忆过往,脑海里装满了孩子们给我留下的甜蜜。

01

转身,第一次为“你”发声

“陪着≠伴着,伴着≠深度陪伴,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深度陪伴’治愈,一小段深度陪伴的旅程,可以让孩子深情地走过一生。”

这个故事用张扬《深度陪伴》一书的观点抛出。

案例呈现:教师有时需要“不行”——由比赛牵出陪伴方式的转变

案例发生时间:年12月记录一次中班跳绳活动

“老师,我和你比赛”刚学会跳绳的峰峰盛情地邀请。“好呀!那我们怎么比呢?”我问道。“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峰峰充满信心地说。这时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比赛在大家的加油声中展开了,结果不用说当然是我赢了。“噢~,老师赢了,老师真厉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过不多久,我又让孩子们回到各自的位置。一转身才发现峰峰低着头还站在那里。看着前几分钟还满心欢喜的峰峰,我知道我错了,都怪我为了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我忽视了他,孩子只不过是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我为什么就不能……

“唉呦!累死我了”我故意在那里大喊,又对着孩子们说:“你们要加油练,峰峰可厉害了,刚才要不是老师人比他大一点,力气也比他一点的话,我早就输了,休息一会儿,我要跟你们一起去练了,不然明天就可能被峰峰打败的。”说着,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发现孩子在偷看大家。于是,我又说:“峰峰很厉害,你们不会的小朋友可以向他请教,老师累了要先休息一下。”这一下那些不会的孩子全涌向了峰峰。你再瞧他,对这个说:“你的绳子太长了,快在手上绕圈圈”,对那个说:“你的绳子拉的太紧了,放松一点”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教练。

案例分析:从“咬文嚼字”到“第二种语言”——陪伴是成全

案例中教师“不行”,使评价支持润物细无声,教师“不行”,使自主合作水到渠成,教师“不行”,使师幼关系和风细雨。最后,这则观察笔记,被我改编成了案例,获得了秀洲区案例评比一等奖,文稿分别在《秀洲区教育》、《嘉兴教育》发表。“每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也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你眼前。”

从《纲要》到《指南》都是在剖析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同时,结合五大领域给出了不同的指导建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逐步发现,教学其实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师不在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而更重要地是扮演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已经不在受孩子们的欢迎。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也没有必要捍卫所谓的“尊严”,第二种语言”的出现,目的是贴近孩子、走近孩子,透过案例也可以看出“幼儿在有生活、游戏、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才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02

致敬,第一次因“你”动容

“月儿缺了又圆,花儿开了又谢”,世间完美的事太少,你不能什么都想要,请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世界本不完美,你也不必无缺。

——乔治大叔

一段网络摘录的心灵鸡汤,拉开第二个案例故事的帷幕,这也是教育改课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牛气”的一位爷爷。

案例呈现:吵架了,不许哭——由事件看到隔代教育的底气

案例发生时间:年9月最后一周,小班离园前1小时

“不许哭,和别人打架了,不许哭!”活动室门口一位爷爷表情严肃地对自己的小孙女说着。老人眼前的小姑娘还是很坚强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但是忍着,没掉下来,只是小嘴咬的紧紧地站在那里。看着小孙女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又委屈的模样,看着小孙女脸上的抓伤,老人还是动摇了,心软了,蹲下身子问:“疼吗?”说着还用他饱经风霜的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颊。焦急的老师在旁边又是道歉,又是解释……

原来是小女孩在老师请她们小便时,动手打了和她同班的一个小男孩,男孩可不甘示弱,还了手,小女孩的脸上留下了打架的印迹。事情发生后,男孩一个劲地哭,女孩怕被责备也不敢多说。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就请保育员阿姨请来了就在幼儿园附近上班的女孩爷爷,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案例分析:从“物有本末”到“教育回归”——陪伴是放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抛开事件看本质,有这样“牛气”的爷爷,还要感谢女孩父亲,案例中的女孩父亲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事后他告诉我,他小的时候也很调皮,常常各种原因挂彩,他的父亲每次都说:“自己犯下的事儿自己扛,这么没用。”女孩父亲说,小的时候不理解,以为父亲不疼他,长大了才明白父亲的苦心,换成书上比较时髦的文字就是“人生百味,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我觉得,这是教育的另一种“回归”,统一的家庭教养模式,受益的除了孩子,还有我们幼儿园教师。正如《指南》中所言:“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像案例中的小纠纷可以说在幼儿园新生中屡见不鲜,爷爷的“底气”源自于对孩子的不一样的爱,教育就是人生百味,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日月只有一个,星星也会发光。

03

转变,N多次为“你”精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立人,帮助人成为独立完整的人。学前教育改革的十年,也是我N多次转变的十年,我们的引领从指导变成了陪伴,从指导评价,走向了观察评估。第三个案例发生在秀洲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第二年,年,也是直达内心的一次触动,一次醒悟。

案例呈现:通向大海的排水口——由观察聚焦儿童视角的核心

案例发生时间:年4月

雨后的玩水区里轩轩在用PV管堵排水口,一连换了三根管子,还是没有成功。之后,他放弃了管子去用海洋球堵,一开始用大号的海洋球堵,但是,一放手球就飘走了。孩子没有放弃,转悠了一圈又拿来了小号的海洋球放在上面,刚放下小球开始顺着水流的方向打转转,他看了很久,最后,他开始用水里的落叶去堵……

分享环节,到轩轩介绍今天的游戏。他说:“水池里有一个通道,是通向大海的,他给大海的小鱼喂了食物,管子和球都不行,树叶可以喂进去。”

案例分析:从“教学有痕”到“随机支持”——陪伴是读懂

案例中的两段描述,前者是教师角度的观察记录,后者是幼儿反馈的实录,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正好应验了那句“孩子的心思你别猜!”《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指南》的引领,让我们懂得了读懂孩子的重要性。课程改革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前教育宣传月我的教育故事教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