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影响了人类的后辈,
这真令人兴奋。
——《反思性教学》
作为人类灵*的工程师,教师这份职业天生被赋予了崇高的敬意,而作为启蒙工程师,幼儿园教师则有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这从“幼儿园教师奠定了人类终身教育的基石”这句话中可见一斑。
因此,幼儿教师的能力能否随着孩子的成长持续增长至为关键,当教学相长,老师就能很好地完成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给孩子提供“脚手架”的支持。
当老师随着时间增长而能力发生负增长,孩子的成长也会陷入缓慢而低效。
当然,造成教师能力增长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如:
A、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的工作肩挑了“保教”两种职责,既琐碎又繁杂。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师要做孩子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有技巧的观察和提问,促进孩子的探索和反思,帮助孩子成长。
但从“保育”的角度看,老师还需要细心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甚至这部分工作的比重更大。这导致很多的一线老师每天被琐碎的工作所捆绑,甚至陷入机械的忙碌,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提升,也因为产生职业倦怠感而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B、缺乏有效实用的方法和理论素养据《幼儿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中的研究结果:
能得出幼师和专科毕业的教师普遍接受的是,注重教育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缺乏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意识的培养,导致教师缺乏系统有效的思想意识去支撑其独立思考,从而再次进行学习与提升自我。
那如何改变教师不进则退的现状呢?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来教育的成功=教育活动+反思。
简而言之,反思型教师能够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常规工作等方面进行不断监测和改进,能够主动去直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改进。
如何利用反思进行自我提升?01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重复工作标准化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能够提升自我的不是外界因素,而是内在自我的源动力。我们希望老师能从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反思,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理解并积极拥抱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思考:
●回忆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是基于什么动机?
●对比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分析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
●思考教师的职业特性,并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偏教育/保育?)
一份缺乏目标和认同感的职业是难以长久的,只有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将其切割成一块又一块的短期目标,才能不断地赋予自己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而这一份认同感,又会转化为积极的动机驱使我们更好地做好日常的工作。
当然,日复一日繁杂而琐碎的保育工作是极其容易消耗热情和创造力的,这里我们提供给大家的小建议是,对于一日流程中重复性很高机械化的工作,尽量标准化。因此,我们给园所们提供的《班级管理清单》,也请老师们积极地利用起来。
02获得更系统的方法论,提升理论素养孩子的成长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要更好地引导孩子就需要先“读懂”孩子,读懂孩子问题行为和背后的心理动机。
比如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表现不同,引导方式要有所差异。不同年龄的孩子敏感期和注意力有效时长不同,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参考第三方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系统方法论。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在实际行动的时候便有章可循了。
阅读也是很好的方式,下面我们给教师推荐一些优质的书籍: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主要剖析了儿童常见行为习惯的表面现象下的深层心理机制,能帮助新手老师发现问题,并找出心理学依据。
此书以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各个方面详细讲解如何培养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等健全人格。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正面管教教师指南》此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给出了教室里常见各种行为的处理办法。方便教师在当面临问题时,可以快速查阅。
此书从理解他人、认知事物和学习语言3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孩子大脑的学习机制,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让我们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学的,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如何学习》03使用案例分析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善于利用每日反思,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改进,如:
●在每天工作结束前的3分钟,好好反思一下今天的工作,尝试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有时,人们可怕的不是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无法发现问题的所在。学会观察与记录将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在遇到让你对其行为比较“困惑”的孩子时,尝试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并持续记录幼儿行为至少两周以上。善于总结记录中幼儿发生不理解行为的动机或因素,可尝试与其他同事积极探讨其中的异同,并根据最后的总结调整策略,进行引导。
●使用“案例分析法”,就某个典型的幼儿行为案例进行集中的研讨,教师们聚拢在一起思考和讨论,案例法为加强反思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老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接下来,在老师的进阶培训中,IEEP也也会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培养老师进行自我提升。
如:从集体教学课例中,带领老师进行活动流程反思;从师幼互动案例中,一起找寻问题所在和最佳解决方式;从一日生活流程中,反思工作进程......
最后,引用瑞士民主教育学家斐斯泰洛奇的一句话——“教育孩子时,心理准备比技能准备更重要。”
认清教师是一份终身的事业,从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肯定这份职业,将更快获得进步和成长,并且这种进步与成长将会带来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再次进行良性循环。
而在获得了职业认同感以后,时常的反思能够让教师带着意识去行动。它能够让老师将“教学”作为一个智慧而不是例行公事的任务去完成。
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你,时刻反思了吗?
(文/张梦微,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延伸阅读:
疫情过后,我们该这样做自然教育......
拥有共情能力,才能让孩子成为更有责任感的人
《美丽人生》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内附观影推荐)
疫情当道,谣言惑众,如何在信息时代提升孩子“信商”?
在孩子平安喜乐成长背后,总有一群人在坚守......
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如何让孩子更深度参与“疫情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