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指出儿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A.《幼儿园教育纲要》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儿童权力公约》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D)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近代社会
3、做好学前教育保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B)
A.遵纪守法B.热爱幼儿C.热情服务D.团结协作
4、保育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C)。
A.职业B.职业道德
C.保育员的职业道德D.保育员基本道德的基本要求
5、“活教育”理论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的:(D)
A.卢梭B.福禄贝尔
C.蒙台梭利D.陈鹤琴
6、我国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为幼儿上小学做准备B.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启蒙教育
C.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D.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7、(B)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A.家庭教育B.学前教育
C.小学教育D.婴儿教育
8、(A)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A.感觉教育B.活教育C.分科教育D.活动教育
9、保育员教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C)
A.捏住鼻梁用力擤B.捏住鼻孔轻轻擤
C.轻轻堵住一侧鼻孔,先擤一侧,再擤另一侧
D.捂住鼻孔用力擤
10、儿童腕骨的骨化完成阶段为(D)。
A.3~7岁B.7岁左右C.10岁左右D.10~13岁
11、婴幼儿腕骨正在骨化时期,所以注意(C)。
A.多锻炼B.适合经常握笔画画
C.不宜长时间做精细活D.锻炼系鞋带
12、婴幼儿出现颈前曲的年龄时间为:(A)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岁
13、培养幼儿正确坐立行姿势有利于其(A)形成。
A.脊椎生理弯曲B.足弓C.骨盆D.关节
14、幼儿负重不得超过体重的(A)
A.1/10B.1/5C.1/3D.1/2
15、治疗儿童弱视的最佳时期是(B)
A.0~3岁B.3~6岁C.6~9岁D.9~12岁
16、婴幼儿易患中耳炎,原因是(D)。
A.耳咽管倾度大B.呼吸道易感染
C.中耳免疫力差D.咽鼓管宽短平直
17、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C)。
A.从分化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有意动作到无意动作
C.从大肌肉动作发展到小肌肉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8、2~3岁的婴幼儿语言发展处于以下哪种阶段:(C)
A.单词句阶段B.多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完整句阶段
19、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A)
A.先分辨上下,然后是前后,最后是左右
B.先分辨前后,然后是上下,最后是左右
C.先分辨左右,然后是前后,最后是上下D.先分辨上下,然后是左右,最后是前后
20、(C)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A.3岁B.4岁C.5岁D.6岁
21、(C)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A.3岁儿童B.4岁儿童C.5岁儿童D.6岁儿童
22、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D)。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3、儿童较晚出现的是(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24、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A)。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25、小明对保育员说:“我爸爸带我去小学报名了,老师考我计算,我都算出来。”保育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根本没有这么回事。保育员询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小明回答:“因为我长大了,我也想上学。”对于小明行为的观点,以下哪种是不正确的:(B)
A.小明一心想上学,把想象当成事实
B.小明撒谎
C.幼儿的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
D.小明把希望发生的事当做已经发生的事进行了描述
26、思维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A)。
A.概括性,间接性
B.直观性,可视性
C.直观性,间接性
D.直观性,概括性
27、妈妈问上幼儿园的明明:“书为什么要包书皮?”明明说:“因为书怕冷。”这主要反映了明明(D)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28、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力的时期是(D)。
A.0—1岁B.1—3岁C.3—4岁D.5—6岁
29、幼儿注意的特点是:(B)
A.无意注意开始发展,有意注意占优势
B.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C.两者均衡发展
D.注意的稳定性强
3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D)
A.转移性B.稳定性C.选择D.范围
31、幼儿正在安静地听故事,突然有人高叫一声,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寻声看去,这就是:(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32、语言活动包括的两个过程是:(D)
A.理解过程和实践过程
B.学习过程和表达过程
C.概括过程和理解过程
D.表达过程和感知、理解过程
33、(C)认为语言的习得取决于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A.学习强化理论B.预先决定论C.语言习得理论D.环境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