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雪门的教育思想
TUhjnbcbe - 2022/7/10 17:31:00

张雪门(~),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生于年3月10日。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年他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年去北平大学任职员,在此期间,他的译著《福禄贝尔母亲游戏辑要》和《蒙台梭利及其教育》相继问世。张雪门是一位爱国教育家,晚年虽客居台湾,但却心系大陆,曾有《芙蓉》一诗曰:“未向园林添艳色,时从来客探芙蓉。年来心似秋光淡,却忆西山一片红。”诗中充分表抒了他对北京的怀念。主要著作:《幼稚园行*》、《儿童保育》、《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总计张雪门一生中,从20年代后期开始,曾先后撰写了幼儿教育方面的论著约多万字,这是他为人们留下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重视儿童的心身与环境和谐发展

张雪门用科学的儿童生理、心理的研究成果对旧式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揭露,他认为:“心身与环境是不能分离的,实在也是无可分离的,实现发展时如是,即永久也如是。”儿童的心身发展不是他自己单独能够发展的,还需依仗于在环境中的反应。个人是在社会中发展的,个人与社会之间也是无法分离的。既然心身与环境无法分离,那么个人的思想、情感就会受环境的影响。作为父母想要儿童身体健康,就应当对他们现在的睡眠、饮食等时时留心。鼓励儿童从自身出发顺应环境发展自己,例如:多与同伴顺应季节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等。尽力将儿童的能力发展起来,他们将来所发生的问题自己也能应付解决。所谓注意现在者,不是放弃将来,实在是进展将来。

重视以儿童为本的“行为课程”

幼稚园课程应更多地重视儿童本体,尊重儿童的独特性,不能过多的强调间接经验和知识的获取。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强调“做”即行动的价值,提倡“做学教”打成一片。他在《幼稚园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因此幼稚园的课程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是幼稚园的课程是“整个的”,二是幼稚园的课程是“直接的”,三是幼稚园的课程是“偏重个体发育的”。儿童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即课程”。行为课程的的具体实施中要抓好“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定好课程的目的和计划”、“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活动的动机”、“把握好活动的进程”和“做好结束时的检查工作”五个环节。与此同时,家长也应与幼稚园协同合作,共同助力儿童的发展。例如:多与班级教师沟通,在家庭中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亲子活动,鼓励幼儿“做起来”、“动起来”,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视生活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张雪门教育思想的“生活即教育”,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价值。正如其所言:“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也从生活而结束。”作为父母可以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强调儿童的实际行为,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亲子活动,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鼓励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到洗脸刷牙,大到整理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化的活动充满童真、童趣,发生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如果教育不能回归到生活经验中,那样的教育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课程中的生活不是儿童日常的、自发的生活,而应该是儿童自觉的、有计划的生活。因此幼稚园的课程既要与儿童的生活有联系,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张雪门先生一生奉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尊重儿童为出发点,发展儿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他主张“做、学、教合一”,并提出了“骑马要在马背上学”的实践教学理念,他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幼教工作者应该“劳力上劳心”,同时具有醉心于儿童、痴迷于幼儿教育的品格与情怀。同样他的教育主张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体现,家庭是生活化、以行动为中心的现实载体,是“一件正在发生着的事”,是正在发生和正在做的事。在家庭中倡导儿童即是自己的主人,鼓励儿童主导自己的生活,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家庭的活动,只有“真做”才能获得“真知”。

推荐阅读

盖笑松教授送给你支持孩子自主成长的行动指南!

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C位出道”

动动手,动动脑,孩子未来不得了优秀育儿经验分享之二:让孩子健康成长,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多重要学科能力与兴趣培养之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家长可以怎么做?家庭教育必读书单,盖笑松教授倾力推荐,读完受益匪浅!(文末有福利)本文首发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雪门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