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以儿童为中心rdquo
TUhjnbcbe - 2022/7/12 16:21:00

年3月8日是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这个浪漫与喜悦的日子里,中幼常青共同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常青藤学术节”以网络形式隆重开幕。本届学术节主题为:“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一日生活。

第一场讲座,由常青藤师资一期杰出学员、中幼常青共同体实践组首任研发组长,课程改革先锋实践园、鄂尔多斯金融广场幼儿园乔凤萍园长给大家进行了题为《在相互跟随中的自主成长》的交流分享。

以下是我园教师对3月8日第一轮三场报告的学习与反思。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青春的姿态,拥抱变化、迎接未来。

01《在相互跟随中的自主成长》

塔拉

乔园长在讲座中提到,幼儿的跟随需要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是真实的、是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基础、是充满规律而有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慢慢将外在秩序内化为个体需求,逐渐形成文化。对此,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由规则的制定者转变为规则的践行者。这样的转变即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身心发展特点,又有利于建立平等、尊重、有爱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跟随榜样(教师、同伴)的过程中,自然、愉悦、主动地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

基于以上认知,结合《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我有如下思考:

01/随着《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为评估指南)的出台,又一次掀起了全国幼儿园学习《评估指南》的热潮。学习是是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搞懂弄通制定《评估指南》的背景、基本思路和原则等核心要素,这样才能真正打通每一项评估指标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在知其然中,逐渐走向知其所以然。

02/评估指南中对幼儿品德启蒙提出了如下要求: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会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金融广场幼儿园的实践正是通过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生活游戏,潜移默化地将外在规则和秩序内化为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为,决定人的不是环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所以幼儿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管教幼儿,方便教师,而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养成好品德,习得好习惯,最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评估方式里提出,注重保育教育质量,聚焦班级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

乔园长分享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在相互跟随中自主成长,帮我们理清找到实践“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要素,走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跟随儿童,相信儿童,在实践中得以成长。

如何实践“以儿童为中心的一日生活”,孩子应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是教师创造的精美的环境,还是自然生态的环境,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一定是真实的,具备现实生活的当下的生活环境,孩子才能去感知,去体验,生活在当下,才能创造更多的未来。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建立有序的规则,孩子能完全放松的在其中探索,去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教师以身作则引领,从规则的制定者转换为规则的实践者学,在行动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悟。

《评估指南》里面提出: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探索者,相信她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回归到本质,我们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在《评估指南》里也明确提出,乔园长运用两个“跟随”完美诠释了幼儿发展的定义,组织架构一个桥梁,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体验生活,不断成长。

张雪梅

在学习完A级和B级的网络课程后,虽然对常青藤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乔园长的讲座以两个“跟随”的方式和原理,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最新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一改往常的评估方式,突出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以儿童为中心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