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军把中国儿童练成士兵,她冒险去战区营救
TUhjnbcbe - 2022/9/5 9:37:00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08/144576.html

年3月10日下午14时,在邓颖超、沈慈九、史良等武汉妇女界代表的游说下,宋美龄在汉口圣罗以女子中学的礼堂,以及多名国内外著名人士的见证下,正式宣布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

在这次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大会上,宋美龄不仅提出了救助难童的相关问题,还提出了如何教育难童的问题,这为后来的难童保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扩大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宋美龄先后聘请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等共产*和国民*的**要人,让他们担任儿童保育行动的发起人和名誉理事。

就在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不久,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了保育会妈妈们的面前。

4月8日,徐州战区传来了台儿庄战役大获全胜的捷报,就在这时,国民*徐州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给宋美龄打来了电话,要求儿童保育会立即派人到徐州战区收容流浪儿童。

在台儿庄大捷后,日*聚集了25万精锐部队从徐州南北方向夹击而来,准备包围徐州地区的60万中国*队,致使山东与江苏交界处的难民纷纷逃往徐州,而流浪儿童在前线被日*乱枪打死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就在万分紧急的情势之下,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邓颖超对大家说:

“要马上到徐州前线去收容难童,恶战之下,金玉俱毁,何况那些无依无靠的流浪儿童。”

邓颖超的这个提议,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吃了一惊,奔赴前线救助难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自己还会被日*俘虏,甚至牺牲。

邓颖超、周恩来

此时,儿童保育会的一位女性站了出来,毅然接下了这项生死未卜的任务,她就是当时《新妇女》杂志的主编,地下共产*员曹孟君。

4月20日,曹孟君带领16名抢救难童小分队队员,立刻赶到位于汉口的火车站。

刚刚到达徐州的时候,曹孟君第一时间就奔赴前线,每天在硝烟和战火中收容流浪儿童,甚至从死人堆里寻找还没有断气的孩子。

然而,这场拯救难童的行动,在当初却并不被地方的*府所理解。

经过几天的艰难搜寻,曹孟君带领着在前线搜寻到的两百余名难童,从战区回到徐州城,但此时的徐州公署竟然拒绝解决这些难童的吃住问题。

曹孟君

于是,曹孟君又找到徐州难民救济署,救济署的官员要求难童必须参加城防劳动,才能获得相应的救济。

幸运的是,在徐州妇女救国会的帮助下,这些难童住进了徐州南关培正中学,并在这里正式设立了难童收容所,他们的吃饭问题医院来解决。

尽管难童们的吃住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从徐州开往汉口的列车上,日夜都要运输*队和*需物品,致使收容的这些难童们无法转送出去。

时隔不久,医院转运来了一批伤兵,在这批伤兵中,还有几名日*俘虏,他们的身份更是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日*就开始抓捕一批东北地区的中国儿童,将他们运回日本进行教育,长大成人后加入到日*部队,这几名日*俘虏就是其中的一批。

儿童保育会部分发起人,左起李德全、冯费伐、邓颖超、张蕴贞、陈纪彝、安娥、刘清扬、郭秀仪、谢兰郁

这些俘虏的经历,让曹孟君更加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难童送回汉口,绝不能让他们落到日*的手里。

但此时的战场局势已经越来越紧迫,留给她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5月13日,徐州战区的第一道防线落入了日*的手中,60万中国*队面临着全*覆没的危险。

于是,蒋介石下达命令:“避免决战,放弃徐州。”

5月17日,面对日*的兵临城下,中国留守部队由于担心敌人会趁虚而入,下令日夜紧闭徐州城门,曹孟君率领的救援小分队和几百名难童也都无法出城。

无奈之下,曹孟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蒋介石、宋美龄

5月19日上午,日*与守城的中国*队展开了激烈交火,曹孟君决定就在此时,趁乱带上收容的几百名难童向徐州城外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她们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队伍还是被冲散了,最后曹孟君身边只剩下了八名孩子和一名救援队员。

第二天上午,已经冲出徐州城外的曹孟君一行人又陷入了日*的包围之中,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突围的方向可能有误。

在摸清了附近的情况后,曹孟君决定改变原来的突围方向,向西边的河南商丘地区进行突围。

可是,让曹孟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确定的这个突围方向,正是日*主力部队进攻的方向。

曹孟君与孩子们合影

日*占领徐州后,发现60万中国*队已经向河南腹地撤退,于是就立即出兵追击。

面对日*在后面的穷追不舍,曹孟君装扮成难民的模样,带着仅剩的八个孩子向河南驻马店方向跑去。

5月27日,曹孟君与孩子们跑了八天八夜,终于在驻马店坐上了开往汉口的列车。

然而,曹孟君带领的16人抢救难童小分队,后来安全返回汉口的只有7个人,其余的小分队成员都下落不明。他们在徐州收容的多名难童,最终被带回汉口临时儿童保育院的也只有14个人。

难童们刚到汉口,日*的炮火又紧随而来,保育会决定再次把他们转移到重庆,这些多灾多难的儿童,还没过上几天安心日子,被迫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

就在这时,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沈慈九接到了一份触目惊心的血书。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难童们

这份血书是从湖南北部的山区大庸寄来的,那里有多名来自浙江的保育生已经濒临绝境,急切需要给予帮助。

沈兹九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决定把这一批浙江保育生也送往重庆。

年8月,名浙江保育生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从浙江金华出发,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湖南省的大庸县城。在当地官员的安排下,这些保育生被安置在了一座寺院里。

直到年冬天,国共两*的关系急剧恶化,位于大庸的浙江保育院里迎来了一位新院长,她就是国民*一位*官的太太*湘。

为了让这些孩子们顺利度过冬天,儿童保育总会以每个孩子六元给他们拨款,可是*湘并没有将这些钱花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得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

除此之外,浙江保育院里面的难童们还需要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疾病。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难童们

为了清理异己,浙江保育院里面的唯一一个医生,由于被怀疑是共产*员,而被国民*大庸联防队逮捕。由于没有了医生,后来发生的一场痢疾病,更是让保育院雪上加霜。

一天下午,有一名难童在痢疾中丧生,被一位苗族老乡背下山坡,其他的难童们目送着同伴的尸体,但他们谁也没有哭泣。因为他们都明白,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这样被人背走,之后确实也有很多孩子们死于痢疾病。

正是由于这样的悲惨遭遇,才有了之前的沈慈九收到的那封血书,于是宋美龄迅速又派出了一位新院长曹克勋,让他前往大庸负责把这些孩子们转移到重庆。

曹克勋来到大墉后,与留下来的老师办理了交接手续,他一个一个地去核对难童花名册上的人员,竟然发现少了三个人。他要求在各屋查找,最终在一个僻静的墙角处找到了三个孩子的尸体。

曹克勋当即冲着管理花名册的老师大吼道:“你给我移交,人死了你们都不知道。”

孩子们转移重庆

由于曹克勋院长的到来,让浙江保育院的面目焕然一新,孩子们也慢慢地过上了好日子。半年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转移到了重庆。

经过长途跋涉,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难童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他们心中安全的大后方重庆。

然而,在这里等待他们的,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轰炸。

年春,汪精卫写信建议日本陆*部尽快摧毁中国战时陪都重庆,以此来瓦解蒋介石*权。

日*听取了汪精卫的提议,并签署了《陆海*中央航空协定》,从年5月开始,日*倾注全部力量对重庆地区进行血腥轰炸,企图以此打垮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日*轰炸重庆后的废墟

5月3日这一天,重庆的上空阴云密布,如此糟糕的天气状况,日*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次前来轰炸了,六千多名保育生聚集在重庆万寿宫的操场上,举行着歌咏比赛。

但是,天空突然转晴,这让保育会的老师中共地下女*员罗叔章心里感到忐忑不安。

果不其然,上午10点多钟,空袭警报开始响起,罗叔章急忙带孩子们涌进附近的防空洞里。

在防空洞中呆了很长时间,都始终没有见到日*飞机到来,于是又响起了解除警报的声音。罗叔章刻意带着孩子们从一条僻远而多树的小道绕回万寿宫,孩子们一路上唱着歌,蹦蹦跳跳地行走着。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日*海*航空队第一空袭部队的26架重型轰炸机,已经从武汉基地起飞,正向重庆飞来。

当日*的飞机进入重庆上空开始轰炸时,罗叔章大声喊叫:“孩子们,快躲到树林里去。”

日*轰炸后的朝天门

当日*的轰炸刚一停止,从四面八方的树林里跑出了许多幼小的身影,他们跟随罗叔章妈妈一起快速跑回万寿宫。

在这场重庆大轰炸中,重庆临时保育院等待分配去向的六千多名难童,一个也没有受到伤害,而在另一边的朝天门码头,却有一千多人被炸死。

日*对重庆的轰炸结束后,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三姐妹带领着20多名保育生,站在街道上被炸毁的废墟上,专门让中外记者拍照,向全世界揭发日*在重庆的暴行。

5月6日,保育会开始向乡下疏散万寿宫的六千多名难童,由于缺乏交通工具,稍大一点的孩子步行走,婴幼儿则由老师抱着,一步一步完成了难童的去向分配。

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全国建立了40多所保育院,共收容了流浪儿童三万多名,并一直培养和教育他们直到能够自食其力为止。

宋美龄与保育会的难童

年初,战时儿童保育会与国民*府行*院和教育部协商,决定在重庆附近成立一所专收保育生的中学,并享受国立中学的待遇,也就是重庆国立第十五中学。

年7月,国民*府号召这些有知识的保育生青年,参加进入缅甸作战的抗日远征*,前后三年时间里,共有多名学生参*入伍。

八年的抗战生活,让这些保育生懂得了什么叫恨,什么叫爱,而这场收容难童运动的发起人宋美龄、邓颖超、曹孟君等50多位女士,也被国民*府授予胜利勋章。

年9月15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了结束启示,保育会把无家可归的儿童转交给了国民*府社会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退出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但这个组织为中国儿童做出的贡献,将会被永远铭记史册。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军把中国儿童练成士兵,她冒险去战区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