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社会基本特征
日本是一个人数众多、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攀升,日本越来越重视和鼓励年轻人生育。为缓解生育成本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积极提出应对策略,其中就包括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在精神上,日本是一个重视“恩情”、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教育上注重对学生情感情绪培养,这为开放包容的融合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二)教育安置形式
1.分离保育
在日本有许多收留残疾儿童的特殊学校叫作“特别支援学校”,这些学校中都设有专门接收学前特殊儿童的部门。分离保育具有固有优势,特别支援学校的幼儿部只接受残疾幼儿,因此可以根据每一个残疾幼儿的发育状况和特点进行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分离保育也存在以下问题:在幼儿阶段,彼此之间会相互模仿和学习,在特别支援学校中,因为只有特殊幼儿,幼儿间的交流较淡薄,缺少了很多幼儿间相互影响和启发的机会。
2.交流保育
交流保育相较于统合保育与分离保育,是一种较为折中的方式。这种保育形式是让特殊保育设施里的特殊儿童定期到附近普通保育园或者幼儿园与正常幼儿一起接受教育,让学前特殊儿童可以参与普通儿童的活动。交流保育使特殊幼儿既受到特殊教师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其恢复,也能和普通班级定期交流,为后期进入社会做准备。但交流保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交流保育仍然以特殊保育为主,定期或者只在举行活动时去一次普通保育园或者幼儿园,特殊儿童并不能完全融入普通儿童群体,交流不充分。
3.统合保育
统合保育是特殊幼儿在普通班级接受正规教育,这是在普通保育园或幼儿园里常见的残疾幼儿保育形式。为促进对统合教育中特殊幼儿状况的了解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日本建立了巡回咨询制度。由医疗专门机构的人员通过访问保育园,对残疾幼儿的生活进行实际的观察,并对特殊儿童专门指导。统合保育的优势:统合保育可以使得学前特殊幼儿能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并获得与普通儿童交流互动的机会。在统合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创造正常幼儿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兼顾残疾幼儿的特点,并让他们也能够参与其中。
(三)日本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发展趋势
1.全纳教育发展
全纳教育是在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该教育思潮提倡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注重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反对将特殊儿童排在教育边缘。全纳教育发展促进了日本学前特殊教育改革,试图建立不分障碍者与否都能在一起快乐学习、和谐生活的共生社会。
2.特别支援教育不断完善
年,日本修订《学校教育法》,“特殊教育”更名,改为“特别支援教育”,将特殊儿童看作有特别需要的学生,给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