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北伐之后,统兵40余万的他占有山东、河南、陕西等六省,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但由于蒋介石一家独大的想法和排除异己的伎俩,他很快与蒋介石决裂,并联合桂系和晋系*阀展开了反蒋的中原大战,此次战役历时近一年。
在战场上他率领的西北*顽强苦战,连克蒋*,却因其他反蒋*阀配合不力和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支持而最终失败。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传奇人物,也是赫赫有名的平民爱国将领,他就是冯玉祥。
从贫穷农村娃到北洋*阀的*官
冯玉祥,字焕章,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兴济镇,后随父亲冯有茂搬到了保定府外的康各庄居住。
在康各庄,冯玉祥度过了清贫的童年。那时,冯玉祥家中非常贫困,父亲的薪饷总是迟迟不发,他家成了当铺的常客。后来的回忆中,冯玉祥说:“农民百姓的艰辛,只有亲自经历过才能体会的到。”
生活拮据的冯玉祥只有参*来补贴家用。保定的五营练*是父子兵,父亲退役儿子就会顶替。冯玉祥补兵报到的时候,管事的问练*管带:“冯老爷子的儿子叫啥?”
管带不知道他的名字,又担心他被别的营抢走,于是就在登记簿上写了“冯玉祥”三个字,他这才用了这个名字。
从12岁起,冯玉祥开始和父亲在营中操练,站警备,闲暇无事就读读书,他读的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
之后冯玉祥父亲被裁员,父子二人分离,冯玉祥为了多挣些钱,没日没夜的操练着。但是由于觉得部队暮气渐重,没有前途,冯玉祥就转投到了袁世凯的新*,并移防天津独流镇。
在这里,冯玉祥第一次体会到了中国*队不能在中国土地上驻扎的耻辱。而也是在这一时期,他送走了抚养他长大的父亲。
在新民府驻防期间是冯玉祥知识增长的井喷时期,他通过自学和旁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此间,他对腐朽清王朝的误国行为愈加不满,借着武昌起义之势与王金铭等人成立了北方革命家*府,与袁世凯决裂,却兵败被俘。后经长辈陆建章的帮助,回到保定暂避风头。
身为北洋元老的陆建章在与冯玉祥接触中,对这个相貌憨厚,膀大腰圆的年轻人印象非常好,冯玉祥的刻苦读书和操练都被陆建章看在眼里。
从那时候起,陆建章有意地大力栽培他,还把自己的内侄女刘德贞嫁给了冯玉祥,并在冯玉祥投靠自己期间提拔他为团长。
北京*变——爱国的冯系*阀
年,冯玉祥奔赴河南领导直系*阀部队同张作霖奉系展开激战,谁知刚到郑州就受到了当地*阀的猛烈攻击。
胡景翼接到冯玉祥的请求救援电报,火速增兵,解了郑州之围。此役之后原本已经熟络的冯胡二人更加的亲密。
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共产*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制定并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策,为国民革命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年初,孙中山把《建国大纲》经孔祥熙送到了冯玉祥手中。冯玉祥一接到中山先生亲自书写的《大纲》就立即与好友胡笠僧、孙禹行展开探讨,最终确定北京为革命的发起地。
同年9月,冯玉祥在草亭秘密会见了旧交孙岳:“现今曹吴专*,国乱民愁,余本早下决心,只因势孤力薄,迄未动手。”
孙岳立即回答道:“闻君所言,吾当全力相助。陕*一师长胡景翼亦不满曹吴,可以为臂助,共图大事。”至此,北京*变的领导团队基本形成。
9月18日吴佩孚发动全面讨伐张作霖的命令,但让冯玉祥经古北到热河绕远进发,目的在于消耗冯玉祥的*力,其次派胡景翼对其进行监视。此间,冯胡二人对革命的作战计划和部署一一制定完备,并联络好各方部队伺机而动。
在直系败退,吴佩孚亲赴前线,北京空虚之际,冯玉祥于10月23日率领自己的部队秘密地从热河回到北京。
掌管防卫的孙岳开城接应,国民*总司令遂控制了整个京城、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但在天津会议上,冯玉祥受到来自奉系和皖系*阀的压力而不得不允许段祺瑞*府成立,北京*变就此失败。
失败后的冯玉祥与共产*人的接触增加了,并在李大钊的帮助下,结识了苏联驻中国大使加拉罕。经过一年的接触和交往,苏联大使托北京教授毛以亭告知冯玉祥,苏联将对其提供*事援助。
从四月下旬至南口大战止,苏联共资助冯玉祥约六百万卢布的*火。南口大战期间,冯玉祥虽然去了苏联访问,但其之前为*队打下的基础,使得国民*在奉、直、晋三*阀的进攻下挺了三个多月。
冯玉祥在访苏归来后,评价道:“一失南口,一得武汉,所得者多,实已胜敌。”
痛失发妻,婚定德全
年,冯玉祥还在直系的吴佩孚、曹锟手下为直奉战争而奔波着,他背后的女人刘德贞却被病魔击倒了。
前文说过,刘德贞是陆建章的内侄女。虽然是将*的侄女,她却也是吃苦长大的孩子,生活的艰苦让她养成了礼节待人的习惯,对冯玉祥更是悉心照顾。
二人婚后的生活更是简朴甜蜜,在冯玉祥在外面步步高升的同时,刘德贞在家也是尽心尽责的为其持家教子。周围的人都称称赞他俩是平民夫妇。
这种平淡的生活被刘德贞因伤寒长久不治而发展成的重疾打乱了,冯玉祥在外奔波,访遍各地的名医为妻子医治,但病情迟迟不见好转。
年的某一天,在外面打拼的冯玉祥听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医院,但是还是晚了一步。
在整理发妻遗物的时候,冯玉祥发现妻子竟身无分文,铁打的汉子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恸,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
发妻离世之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的冯玉祥,既要顾内也要兼外,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身心俱疲,也分身乏术。这时,很多朋友都劝他应该续弦再娶,以免除来自家庭的后顾之忧。
冯玉祥想出了当面考试的方法来找自己的另一半。
他接连问了很多女孩:“你为什么和我结婚?”对她们的答案都不满意,于是婉言谢绝了众人。
然而之后冯玉祥又遇到了一个女孩,她身着朴素,气质自然,丝毫没有架子,立即吸引了冯玉祥的注意,也唤醒了他对往事的回忆:自己在妇女解放演讲遇到过这个女孩!
于是,冯玉祥装作没见过的样子问:“你叫什么?”
“李德全”女孩回答。
“你为什么要和我结婚啊?我又没怎么读过书,还是比你大很多的武夫。”冯玉祥继续问道。
李德全微微一笑:“我跟你结婚是看在与你志趣相投,你位高权重,容易犯错,上帝让我来监督管教你。”
冯玉祥正式的点点头:“我要犯了错,你训我骂我都可以,贤内助。”二人终成眷属。
此时的冯玉祥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妻子将会对自己的后半生甚至对新中国的发展都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一个女子有着这样的见闻和能力?我们接着讲:
辛酸童年
年,李德全出生于顺天府通县草房村的贫农家庭,在家排行老二。
儿时的李德全体察父母的艰辛,积极地帮助照顾弟弟妹妹,担起家务的重担。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八国联*摧毁了她的家乡,她们只能举家逃荒到外地,生活陷入绝境。
年,父母不得不忍痛把她年仅5岁的小德全卖掉做童养媳,直到开明人士的援助,父母才把其接回来。这一段经历是李德全心中永远的痛,做童养媳的屈辱在她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回到家的李德全更加努力的帮助父母照顾整个家,这一切都被父母看在眼里。
年,随八国联*进入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在基督徒众多的村庄建立了学校、医院。李德全的父母在第二个年头就把她送进了教会办的富育小学。
李德全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在用心读书的同时也尽力的帮父母干着各种杂活,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贝满女子中学。
在名校之中,李德全更加的努力认真,勤劳和团结。这样的她在老师和同学中深入人心,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工作能力。在毕业之际,李德全又考入北京私立女子协和大学。
爱国教会女学生
到了大学,李德全内心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年,“五四”运动爆发了,李德全投身于滚滚的运动洪流,带领自己的同学和同伴走上大街,四处的游行、演说、宣传爱国思想。
毕业后在中学教书的李德全已经20多岁了,在当时,这个年龄已经是非常大了。为了她的终身大事,亲戚朋友操碎了心。
可心系爱国教育事业的李德全,对上门提亲的各家公子和少爷都一一回绝了。直到某一天,她的堂姐李淑成开玩笑似的问她:“我给你介绍个大头兵你会害怕吗?”
李德全却满不在乎地说:“大头兵又不是多手多头的怪物,怕他干什么?”
情定冯玉祥
此时的冯玉祥由于发妻新亡,正陷在任务和家庭的矛盾之中不能兼顾。看到他的窘境,时任大元帅的曹锟有意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玉祥。
但在冯玉祥内心中,对新的另一半有着自己的要求。第一是不许穿绫罗绸缎,第二是婚后只能纺线织布,第三是要细心照料发妻的子女。
冯玉祥的手下有一名叫做唐悦良的外交署长,而唐的妻子就是李德全的堂姐。
于是,故事就来到了上一节说到的李淑成向李德全介绍冯玉祥的细节。
见李德全毫无惧色,李淑成又说:“那个大头兵想请我吃饭,但他又凶又横,我看着害怕,你和我一起去吧。”
李德全则回答:“去就去。”
就这样,冯玉祥和李德全就在饭局上见面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冯玉祥的饭局实际上是其通过面试,达到续弦再娶的目的而组织的。
在饭局上,李德全见到了堂姐说的那个大头兵,在一番寒暄之后,李德全问:“我看您在用餐之前在胸口划着十字,您也是基督徒吗?”
冯玉祥听到此话,也有些吃惊的点点头,反问:“你也是啊?”这出其不意的相同点又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冯玉祥接着说:“我之前见过你。”
见李德全没有回应的意思,就接着说:“那是在基督徒集会上,你做了一番演讲后,我就对你敏捷的思绪,针砭时弊的口才和率真不俗的气质感到十分佩服。”
李德全谦虚,略有些害羞的道:“我哪有您说的那样好啊,反倒是您为救国救民四处奔波,为大众努力创造独立安宁的国度…”
二人越谈越投缘,李德全的芳心慢慢地向冯玉祥倾斜,冯玉祥也对这样的女子着迷不已。
那之后,李德全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哪知父亲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并语重心长的跟德全说:“此人身居要职,如果将来的某天,他遗弃了你,该如何是好?”
李德全在那次饭局后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取证,确定了冯玉祥品格的正派,她对父亲说:“这个人虽然职位很高,但他出身贫寒。对这些虚无缥缈的财富和权力看的非常的淡,而且之前他的种种事迹您也经常提起并赞不绝口,遇到这样的男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李父被说服,并帮助德全说服了其他家人,冯李二人终成眷属。
有限的见识,错误的选择
新婚后的冯玉祥又投身到革命之中,并策划了推翻直系武统的北京*变。但此次*变的胜利果实却被直皖*阀支持的段祺瑞窃取了,*变最终失败。
冯玉祥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感慨道:“虽吾握兵强,但因局势审查之浅薄而牵制于人。吾亦不知何为**、何为帝国主义,于变之途无理论精神之引领,故败。”
*变失败后,冯遭到了奉系和直系*阀的反扑。在面临双面夹击的形势下,冯玉祥却采取了退让*策。直奉两系*阀旋即联合皖系*阀共同对冯玉祥进行打击,于是爆发了南口大战。
年,南口大战期间,冯玉祥和李德全奔赴苏联进行考察,在那里冯玉祥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之前的唯神论转变成了为受难的中国人民和新社会的建立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年9月,冯玉祥任国民*总司令,于内蒙古发表了“五原誓词宣言”,采取李大钊“固甘图陕,连晋图豫”的方针参加北伐。此时冯玉祥的西北*已经转变成了国共合作基本路线的一支中坚力量。
但冯玉祥并没有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四一二反革命*变后,冯玉祥和武汉的汪精卫在郑州举行会议,赞同反共,又在第二天和蒋介石在徐州展开会谈,并发布了联合声明,积极反共。
冯玉祥这样做深深受到成长经历和环境的影响,在他的思想中既有中小地主意识形态,又有资产阶级觉悟,但总的来说地主占主要方面。
所以,当革命触及到他意识形态的边界,他就开始退缩了。
冯玉祥反共之后,蒋介石又通过犒劳因奔波和疲惫不堪的西北*,进一步达到了使冯玉祥死心塌地的目的。蒋介石在北方助冯抗击奉系*阀的举动使他投靠了当时强大的南京方面。
年8月1日,投靠蒋介石的冯玉祥被任命为行*院副院长及*事部长,统兵40余万,权势达到了巅峰。
痛定思痛,重新出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冯玉祥和蒋介石之间也慢慢出现了裂痕。
随着手中所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利欲熏心的蒋介石在领导团队和*队当中开始肃清异己,在商定反共发展*策的过程中,冯玉祥和蒋介石因某些*见的不同而时不时地爆发争吵,也促使这两位昔日好友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蒋介石的专横跋扈也促成了新*阀的土崩瓦解。年,冯桂晋三系反蒋,阎锡山倒戈,西北*不力,加上张学良拥蒋,最终使得冯玉祥下野,所率*队也荡然无存。
年11月,奔波劳顿的冯玉祥和李德全来到山西汾阳峪道河隐居。这期间,冯玉祥每每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西北*荡然无存,心中都异常痛苦。
李德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时常地劝他:“这次虽然失败了,但你与吴佩孚、曹锟和蒋介石、张作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你为这整个国家出了不小的力气,只因所知道了理论和思想太少,正好趁这个机会,多读些书,丰富下自己。”
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举措,冯玉祥提出了抗日救亡的十三项主张,并抨击道:“蒋介石方面已沦为帝国主义之工具。”
年底,日本侵略*进攻上海,奔走呼号的冯玉祥再次碰壁,于次年二月与妻子李德全二人到泰山隐居。
期间,他曾邀请共产*人和进步学者来讲课,通过学习和讨论,冯玉祥和妻子的认识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冯玉祥说:“中原一役败退之根本,在吾明确主张之缺失。”
夫行妇趋,革命战友
婚后的冯玉祥在大多数的活动中都带着自己的爱妻李德全,用他的话说就是:“有贤内助的辅佐,我才能安心在外拼搏。”
而李德全也确实值得冯玉祥如此高的评价。李德全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陪丈夫奔赴各个战场。
冯在前线拼争时,她就在后方负责官兵的教育和伤病家属的慰劳工作。与此同时,李德全还用自己接受的先进西方教育帮冯玉祥打开了视角,助其转变成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年,国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指导国民*发展的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了新三民主义。
随后李德全,边照顾兵败修养的冯玉祥,边迎接抵京商讨国事的孙中山,并把《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经由冯玉祥全部发给官兵将士,作为思想理论的教材,二人对官兵亲自宣教,促使部队的方向转向了革命。
同年,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在北京创办了求知中学和附属小学、幼儿园,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入学。
年5月,李德全跟随冯玉祥来到了苏联,会见了领导人斯大林和各个阶层的代表。冯玉祥先一步回国赴任国民*府委员和*事委员,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坚定了救国为民的决心,李德全对妇女解放自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年6月,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共赴太原劝阎锡山反蒋。李德全做出自己当人质的巨大牺牲为丈夫争取来一支强有力的援助,直到中原大战爆发才回到冯玉祥身边。
在泰山隐居期间,冯玉祥和李德全通过变卖自己的财产为附近贫苦的农民子女办了14所小学和1所高等小学,实现了他们上学的梦想。
积极抗日,救助儿童
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爱国将领冯玉祥随即向国民*府致函请求参战,冯玉祥激动的讲道:“多年奔走于抗日工作,今始闻民族之怒吼,何其痛快!”
8月15日,到达前线的冯玉祥仔细分析了战况之后,接连向蒋介石发函,蒋介石均敷衍了事。待到日*增兵上海,冯玉祥又电函蒋介石,请其增兵,仍无回应。
负责淞沪会战右路的第8集团*总司令张发奎发现并告知冯玉祥“敌方舰机在浦东和杭州湾一带进行间歇轰炸”,进而判断日*有可能会进行登陆。
冯玉祥闻讯马上拍电报给蒋:“本区兵力不敷,防线过广,倘一隅疏防则牵动全局,伏肯早日实行,以固边防。”
蒋介石仍无动于衷,致使日*逼近登陆杭州湾北的金山卫。冯玉祥于是只能呼吁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抗战。
接下来更具讽刺的一幕发生了,时任*事副参谋长的白崇禧在前线视察的时候多次对冯玉祥避而不见,而蒋介石对冯玉祥的抗议也置若罔闻。
随后蒋介石竟越级抽掉了一连的炮兵,并随意的把冯玉祥安插在了第六站区,还派了萧振瀛作为总参议挑拨前线将领与冯的关系,架空了冯玉祥。
随即蒋介石又撤消了第六站区,使得冯玉祥抗日的雄心落寞收场。
在抗日主战场的冯玉祥落寞丧气,夫人李德全在另一边仍积极努力地继续着他们救国为民的事业。
年3月,李德全连同宋美龄、邓颖超等爱国人士,一道在武汉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安置了大量受难的儿童,并组织救援队从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先后救出两万余名儿童并为这些孩子建成了40多座保育院。
赴美揭露蒋之罪行,献身民主革命事业
抗战胜利后的冯玉祥坚决抵制蒋介石的内战独裁*策,使得二人的尖锐矛盾达到了顶峰。考虑到蒋介石一定会清除障碍,他同夫人李德全决定奔赴美国。
初到美国,冯玉祥接见了记者和友人,对他们说:“你们美国若真有眼光就应发表宣言来表示爱好和平的立场,不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许多人闻言都表示支持。同时李德全也在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联合各国妇女为和平而奋斗、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年全面内战爆发,听闻国民**警镇压游行学生的冯玉祥在太平洋彼岸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青年学生是中华民国的青年主人,诚恳的请求仆人不要打仗,仆人不听反倒杀主人,这是彻头彻尾的反叛行为。”
随后,冯玉祥受到爱国人士邀请奔赴纽约并发表演讲,猛烈抨击蒋介石对人民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身在异地的李德全也写信鼓励他说:“国民*员重新登记,老蒋召你回国,说明你的声望高的让其害怕,努力吧,胜利就在前方。”
时间进入了年,冯玉祥在美国下议院对蒋介石做出经济援助之前的会议中指责道:“你们中的一些人死抱着经济是一切的根本这一看法,把大量美元注入到蒋介石这一腐烂躯体中,这样下去除了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揭露蒋介石的罪行,冯玉祥来到华府拜会副总统华莱士,内*部长,英国苏联驻美大使,并表示:“现在的中国*府是第二个希特勒*府,我严重抗议美国无止境援蒋,延续中国内战。”
年,气急败坏的蒋介石非正式的电请美国*府把冯玉祥驱逐出境,冯玉祥随后在《纽约下午报》上表明了“与蒋介石方面脱离一切关系”的声明。
似乎预见自己未来的冯玉祥写好了遗嘱,同时又以一个流亡革命者的身份在纽约街头的演讲中指出:“蒋介石反动*府置民族生存于不顾,美国*府的*策是以华杀华、坐收渔利的反人道*策。”
此事在美国社会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也引起了部分欲长期从中国谋取好处的美国官员的注意。
他们逼迫冯玉祥按照他们的主张行事,冯玉祥却说:“中国人民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什么都听你们的,我冯玉祥岂不成了卖国贼吗?”
这些官员无计可施就开始拿护照说事。冯玉祥此时已经准备回国了,毛泽东周恩来闻讯立刻拨款,从苏联雇佣了“胜利”号,于7月31日接冯玉祥归国。在去往黑海敖德萨的途中,轮船却突然起火,冯玉祥和小女儿不幸罹难。
李德全忍痛料理了丈夫的后事并把在美国期间,丈夫口述的材料汇集成书在香港出版,享誉全球,书名为《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共和国首位女部长
失去丈夫的李德全,在自己的悲痛稍稍恢复后,便回国替丈夫继续着民主革命的奋斗。
此时的中国,解放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她一到达哈尔滨就立即发表演说,号召跟随自己丈夫的*民官兵起义反蒋:“为了使广大农民摆脱悲苦的生活,这场革命太重要了。”
年3月,李德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会上她以对国内国际妇女发展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
10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大众的健康便成了建国初期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国民革命和抗战时期致力于伤员救治和民生健康的李德全临危受命,担任了新中国的第一位卫生部长,同时也是首位女部长。
在岗位上,李德全立下誓言:“不仅要为人民治病,更要保证人民的健康。”并经常深入基层和边疆,体察少数民族地区和疾病灾区的情况,得到了珍贵的一手材料。
随后,她带领专业的卫生团队进行调查研究,向全国各地推广医疗防疫知识。她每到一地就号召全员锻炼身体,开展运动员比赛精神,并经常对广大人民说:“我们再也不当东亚病夫了。”
此外她每次考察的时候总是要去体育训练基地,并呼吁和鼓励运动员为国争光。
多亏了我们的第一位卫生部长的提倡,我们才有了如今爱清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观念。
在她20余年的部长生涯中,李德全领导着卫生团队访问了很多国家,学习并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并多次出席重要会议,与各国领导人,专家及平民群众亲切交谈,向全世界宣传着新中国在卫生医疗事业上做出的努力和工作,深受各民族国家欢迎。
李德全不愧是新中国首位女部长,随后更是评上了副国级。她的事迹影响着一辈辈新中国的儿女,成为后世祖国建设者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