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淮海中路号,是一幢典雅的红瓦白墙花园别墅--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院子占地4,平方米,园内花繁叶茂、环境优美。主楼位三层砖木结构欧式建筑,室内陈设保持主人生前原貌,简洁明快、并不奢华,一幅幅珍贵老照片和文物尽显这位伟大女性的雍容华贵和高风亮节。
至年,宋庆龄在此生活了15年,这里是她最青睐、最温馨、居住最久的“家”,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她在此会见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毅等开国元勋,会晤宴请过来访的外国贵宾,为促进中外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特殊贡献。
她创建的新中国妇幼福利事业也在此启航。年宋庆龄逝世后,这里就作为故居供后人瞻仰。故居客厅陈列两幅宋庆龄手迹:
一是年4月她为《儿童时代》创刊的贺词:“新中国的儿童是幸福的。这幸福是你们的长辈用血汗创造出来的。你们绝不能满足于享福,要用你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幸福!”另一为年她给《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愿孩子们勤奋学习,锻炼身体,光辉的未来属于你们。”
重温孙夫人的光辉影像和题词,不禁想起这位伟大女性呕心沥血关爱“祖国花朵”的感人故事来。当年宋庆龄无怨无悔追随中山先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年6月叛将陈炯明炮轰总统府,29岁宋庆龄逃难中不幸流产,从此不能生育。
但膝下无子的她酷爱孩子,将满腔母爱奉献给妇幼事业。她最爱讲“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有些事可以等待,少年儿童的培养却不可等待”,她成了千千万万中国孩子的“母亲”。
大革命时期,宋庆龄就对辛亥烈士遗孤关怀备至舐犊情深。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向世界呼吁“救救我们战灾儿童”,风尘仆仆多方奔走、收养难童。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以各种渠道向内地受难儿童提供援助。她非常关心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冲破国民*层层封锁,想尽办法为边区儿童保育机构送去粮食、药品、衣物,以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由于她的巨大声望,国际友人和华侨也向延安捐款捐物,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就抚育了一批抗战将士的遗孤。
年抗战最艰困之际,日寇狂轰的陪都重庆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宋庆龄与宋霭龄、宋美龄三姐妹摒弃前嫌,携手投身民族救亡运动。她们创办了十几所保育院、救济院、儿散院,救助三万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开展养、治、教服务,推行半*事化管理。宋庆龄多次去看望孩子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学会坚强。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中国同盟”更名“福利基金会”。年重返上海的她见满大街衣衫褴褛无依无靠的流浪儿,她急人所急在沪创办3家儿童福利站,救助无家可归的孤儿,受益孩子很快由几十人增至三万余名。
某日孙夫人观看话剧后萌生创办儿童剧团念头,很快中国第一个儿童剧团在沪诞生。首场演出引起轰动,小朋友们看得如饥似渴,剧团先后创演了《表》、《小主人》、《小马戏班》等儿童剧,反映贫苦孩子惨状和旧社会黑暗,为祖国解放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为解决经费困难,她亲自找到大画家张乐平,请他举办“三毛原作画展”,通过义卖筹措资金。开幕当日孙夫人亲临会场,还为外宾当起翻译,使义卖大获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以更大热情投身少年儿童福利事业,并实至名归出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兑现她“与儿童结缘一生”诺言。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妇幼保健院、第一座少年宫、第一个儿童艺术馆、第一座儿童剧场、第一个儿童图书馆、新中国第一本儿童刊物……毕生低调的她常常自豪道:“我的一生同少儿工作联在一起喽!”
年6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宋庆龄给上海《解放日报》写了“保护儿童的权利,是建立人民民主*权必要条件”题词。年9月宋庆龄荣膺斯大林“国际和平奖”,此乃国人首次斩获的国际荣誉,奖金10万卢布。她毅然提笔在支票背面写上“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用于儿童福利事业”还创办了国际妇幼保健院。
两年后她又将所著《为新中国奋斗》一书稿费捐给儿童福利基金会。她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为掌上明珠,称它是“我的剧团”,经常亲临剧场指导、观看演出,对孩子们衣食住行牵挂于心。某次厨师张师傅8岁儿子过生日,宋庆龄把剧团十几个小朋友请到家里,大家一起切蛋糕、唱《生日歌》,令孩子们激动万分。
年国庆节,孙夫人亲率儿童剧团进京演出,邀来毛、周、朱等领袖光临观看,博得满堂彩,被传为佳话……年5月14日,重病的宋庆龄靠在床头,艰难地为即将来临的六一儿童节写下贺信,献上一位耄耋老人对孩子始终不渝的拳拳爱心。
5月21日,其《愿小树苗健康成长》一文见报,她给儿童最后寄语是:“希望你们经得起任何暴风雨和病虫害的考验。愿你们成为栋樑之材!”5月29日,这位举世敬重的伟大女性、国家名誉主席、为妇幼事业奋斗终生的88岁老人,猝然离世……
宋庆龄特别看重宣传工作对孩子的教育功能。她一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很多,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宋庆龄论儿童教育和儿童工作》一书,就收录多篇力作。她不仅为《儿童时代》、《中国儿童》等媒体发贺词、写文章,还经常过问编辑部工作、审阅重要稿件。
她告诫大家:“一定要供给儿童最优秀的作品,替代那些有*素的坏书并使之绝迹.”
她在《缔造未来》文中说:“要使孩子们生活有目的,让他们把个人前途和全人类进步事业联系起来。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明辨是和非、正义和非正义、真理和谬误的标准。最重要的,要让他们从人类克服一切艰难障碍而长期进行的斗争中汲取教训!”
抚今追昔,令人感叹!看看今天,孩子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富足,但对儿童的教育却明显滞后、落伍了。我们身边冒出数不清不懂事理、孤傲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甚至出现动辄辱骂殴打父母的混小子,年湖南更发生12岁孩子不服母亲管教拔刀弑母、13岁少年用父亲养家的羊角锤锤杀双亲的惨案……古贤曰“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想想“国母”“少年儿童的培养不可等待”的谆谆教诲,真的到了“亡羊补牢”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