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有13只白海豚,他们孤单地等待着生命的结束。
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是拥有白海豚最多的国家,但也不超过只。
作为白海豚的地域分种,各地的白海豚数量正由于公众意识不足、保育工作不力,逐步走向消亡。
也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有1.7亿的60岁以上老人,他们之中有40%处于独居、空巢状态,每日的生活在思念亲人、反复查看孩子和孙子的照片中度过。
更少有人知道,那些非独居的老人大多成为了老漂、或是留守在农村帮助在外打工的子女养育下一代,但对于如何隔代科学养育,他们一筹莫展。
当技术迭代,互联网发展普及到城市和楼宇之间,总有一些区域没有被覆盖,也总有一些人等待着科技为生活带来变化。
幸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看到了,他们之前大都致力于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为老人、儿童和野生动植物等弱势群体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但个人的力量终究薄弱,他们需要更强大的辅助,一同让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感受到科技便捷。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一群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普通人,他们之中:
有人为了弥补不能陪伴爷爷奶奶的缺憾,通过语音技术,录入子女后辈的声音,通过日常语音提醒与备忘,以声音方式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
有人目睹了各种家庭纠纷后,希望从教育着手改善紧张的家庭关系,从来自乡村的银发育儿群体做起,给他们带去公益、科学的育儿指南;
有人守护白海豚12年,通过小程序把白海豚保育推向大众,他们想做的不只是保育这个群体,而是保育每一只个体白海豚的生命……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小北
编辑
常新
“想你时,我可以在小程序上听你的声音”
最近,何旭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
前段时间,他用爷爷的手机打开了自己设计的小程序。
在页面里,他定了一个八点的闹钟,并在用户属性中的声音界面录下了自己的声音:“爷爷,该吃降压药了,别忘了”。
设置完成后,何旭的爷爷就可以在每天早饭后收到带有他声音的提醒。
这件事对何旭来说至关重要。他是爷爷带大的,某程度来说,他觉得自己和爷爷、奶奶的感情甚至比父母还要深。
每周,何旭都会抽出固定时间陪爷爷散步、聚餐,但他仍然觉得这点陪伴时间远远不够。
何爷爷年近古稀,虽身体还算矍铄,但时间如水消逝,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何旭总是惶恐告别的那一天不知何时到来,他迫切地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陪伴在老人身边。
但眼下何旭正值壮年,平日工作繁忙,工作和家庭已经占据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让我不在爷爷身边的时候,也能让他感受到我的陪伴?”
这种想法持续了很多年,终于,在何旭看到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的新闻后,潦草的构想落于现实。
参与的团队可以运用腾讯云云开发进行开发,基于腾讯优图腾讯云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小程序创新应用。
“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不如真的做点什么吧”,何旭心想。
何旭想做一个针对爷爷这样的独居老人专属的“亲情闹铃”。在小程序中设定好提醒时间和提醒事项,到点了老人就会收到电话提醒,通过录入亲友的声音,模拟亲友对老人进行语音提醒和问候。
何旭很快找到了一帮队友,组成了名为“星兴万物”的团队,针对何爷爷的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
图星兴万物团队去老人院调研走访
数据显示,在中国近1.7亿的60岁老人中,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
大部人独居老人的痛点类似,一部分来自于年龄渐长后的身体机能衰弱:看不清、记不清、写不清,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没有家人陪伴在身边的孤独感。
在调研中,还有两件事让何旭印象深刻:
一个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告诉他,虽然他因为年纪大、不想影响孩子的生活而自愿选择住在老人院,但平日里他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和护工们聊孩子、孙子,最爱做的事情是看手机里孩子们的照片。
图很多老人都独自居住在养老院
还有个老人,他不会用手机,又经常忘事,不得不把事情记在笔记本上。但记事本也常被他忘在某个角落,有时找到了,自己也看不清之前写的字。
这两件事扎根在何旭心里,也让他意识到,爷爷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终归是十分惦念自己。
这些调研结果,促使何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款具备声音复刻功能的语音备忘小程序做出来。
“老人对孩子的想念之情是控制不住的,而我们所留给老人的时间太少了”,何旭说,“哪怕一天打一次电话,都抵不过你在身边的陪伴,无法抚慰他们的思念”。
何旭希望把声音复刻和小程序结合,通过老人最经常使用的